萬柳“準地王”的暗斗變成了明爭,或是開發商在調控下壓抑一年多來的一種宣泄。隨著近期樓市成交量的回暖,開發商對于后市的判斷也首次出現了樂觀情緒,特別是金科股份(10.76,-0.37,-3.32%)認為房地產行業最艱難的時期已經過去。同時,華潤地產董事會主席王印也表示,下半年市場將平穩發展。最近的一個月,包括萬科、恒大、融創、龍湖等品牌房企開始大舉拿地進行補倉,這與2009年樓市狂飆前的景象如出一轍,加劇了房企踏空的風險。
玩命拿地
一直以來,拿地是開發商最大的秘密之一,房企之間的爭奪全是暗中角力,如當年的cbd地王、外灘地王亦是如此,而現在面對北京萬柳的“準地王”,開發商顯得一點也不淡定。
日前在與綠城合作的發布會上,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微博)表示,已于保利地產(微博)(11.38,-0.04,-0.35%)組成聯合體將參與萬柳地塊的爭奪,成為了首個對萬柳地塊發起挑戰的開發商。
記者了解到,此前保利與融創在天津就有類似的合作,這次組成聯合體主要是認為該地塊的位置和稀缺性符合兩家公司的定位。東山再起的孫宏斌依然霸氣十足。
根據北京市土地儲備中心出讓公告,萬柳地塊位于成熟高檔社區集中的海淀區萬柳區域、東至北京華聯萬柳購物中心、南至萬柳小區4號街、西至圣化寺路、北至巴溝村北路,總占地38869.64平方米,建筑面積77739平方米,用地性質為二類居住用地。
同時,該地塊亦無特殊限高等方面的要求,被開發企業視做一塊難得的“凈地”。
偉業我愛我家副總裁胡景暉介紹,該地塊周邊二手房均價已經達到7萬元/平方米,他預計未來該地成交樓面地價將超過3萬元/平方米,并超過2009年順義區后沙峪鎮天竺開發區22號住宅用地29859元/平方米的單價,成為北京市有記錄以來新的“單價地王”。
不知是否有較勁的意思,萬科集團副總裁毛大慶也于近日通過微博表示,萬科此次對競逐萬柳地塊有很大的熱情。
毛大慶稱,萬柳地塊是歷史遺留土地,十幾年的開發區經過多年發展現在已經成為核心區,土地價值顯而易見。
此外記者從龍湖地產獲悉,該公司對于萬柳地王也非常關注。一時間拿地從暗斗變成了明爭,期間不知是和當年的潘石屹(微博)一樣虛晃一槍,還是對下半年樓市真的看好。
豪賭回暖
恒大6月18日拿下廣州珠江新城地塊成為了掀起此輪房企拿地高潮的導火索。
連續兩個月銷售超過百億讓恒大開始補貨,6月25日,恒大地產現身無錫國土局,最終以2.45億元和1.62億元競得了兩塊居住商業混合用地。
6月26日,長沙市萬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底價摘得位于岳麓區洋湖片區的兩宗土地,總成交額約5.96億元,總面積達10.03萬平方米。同日,龍湖地產有限公司公布,公司以17.37億元摘得福建廈門集美區灌口鎮三地塊,標志著公司繼成功布局中國西部、環渤海、長三角之后,正式進軍華南市場。
一時間房企頻繁拿地成為了延伸樓市回暖的體現,期間不乏一些企業開始盲目樂觀。
金科股份6月26日宣布,為了支持公司快速發展,更好地在當前及今后一定時期獲取價格較低的優質開發項目,公司與控股股東重慶市金科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科投資”)擬簽訂《借款協議》,金科投資在今年向金科股份及控股子公司提供總額不超過人民幣10億元的信用借款,借款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參照目前公司非銀行信用融資的融資成本,金科股份及控股子公司按年率13.8%向其支付資金占用費。
13.8%的年率絕對屬于“高利貸”, 但是對于在銀根緊縮背景下又求“資”若渴的房企來說,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在借款之后金科股份表示,當下國家嚴厲的宏觀調控,使房地產行業發生了較大變化,調控效果顯著。目前房地產市場銷售有所回暖,土地市場價格已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金科股份認為房地產行業最艱難的時期已經過去,目前是獲取新土地項目的較好時機。
在這樣的表態下,金科已在本月拿下了4宗土地。
謹防踏空
樓市在沉寂一年多后確實出現了轉機,但是還沒到開發商大規模拿地的時候,更不像金科所言的“最艱難的時期已經過去”。
其實高價拿地反而踏空的例子不斷上演,2009-2010年的北京市住宅土地市場先后涌現了15個“地王”地塊,除了兩塊因出讓金問題而被回收土地外,其余13個地塊目前均已入市,但是高地價并未給企業帶來高回報。
以保利拿下的大望京項目為例,當時拿地時的樓面價為1.79萬元/平方米,現在售價在3.7萬元/平方米,“該項目的利潤不過在7%左右”。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
隨后不久,保利地產又接手中國兵器旗下的薊門橋地王項目。“所有的股東全不想要,但是有命令下壓沒有辦法,預計未來的利潤只有5%左右,遠不如一些低價土地。”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沒有拿過地王的,不知道地王的危害有多大,在2009年有一些分公司拿了地王,后來被套牢,到現在還沒有緩上來。”毛大慶向記者表示。
宋衛平曾說:“綠城已習慣了高價拿地,只要看準了就放手去做,但對于一個規范運作的上市企業,高價拿地有時卻是災難。”
眾所周知,拿地是地產企業的生命線,也可以說是地產企業的看家本領,土地的“招拍掛”往往意味著地王橫空出世。在市場狂熱的時候,有人笑稱:“今天拿下一塊地王,明天股市就回贈一個漲停板。”于是“招保萬金”等地產商都曾按捺不住沖動的誘惑,飲下苦酒,以致繳沒定金,“忍痛割地”。王石因此痛下決心:“絕不拿地王。”
像金科那樣舉債拿地并非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