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集團:我國工程機械職業的引領者
位于湖南長沙的三一集團18號廠房,是亞洲最大的智能化制作車間,最快可完結一小時下線一臺泵車,是國家工信部認定的智能制作示范車間。經過工業互聯網相關技能的研制和大規模應用,廠房完結了高度柔性生產、離散型制作的流水化裝配,人均效率提升400%,人均產值進步24%,可比制作本錢節約1億元,資產利用率提升8%。
18號廠房不只體現了三一集團的高度智能化、數字化以及三維仿真的研制實力,一起集中展現了三一集團自創立以來飛速開展的成就。這家以6萬元創業資金起家的民營企業,以其堅決的理想信念和強大的競爭力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踏浪前行,引領著我國工程機械職業,改變著我國制作的形象和地位。
1986年,梁穩根等4名年輕知識分子,義無反顧地拋棄了讓人仰慕的國企“官位”和“鐵飯碗”,用借來的6萬元在家鄉湖南省漣源市成立了漣源茅塘焊接材料廠。因產品適銷對路,材料廠快速開展。1991年,產值打破億元大關。時任湖南省委書記熊清泉去該廠考察,見大門口貼著“創立一流企業,造就一流人才”,主張加橫批“做出一流貢獻”。“三一”由此誕生。
1991年,三一集團現任董事、三一重工現任總裁向文波加盟。之后,董事會提出“雙進”戰略:進入中心城市長沙;進入大職業配備制作業,首要進入工程機械制作業。歷經30多年的開展,三一集團已躋身我國工程機械職業標志性企業。
在三一集團展覽館,一臺黃色車身赤色長臂的泵車格外引人注目。這是我國第一臺自制37米臂架泵車,它記載了我國工程機械民族品牌與國外品牌同臺競技并終究完結反轉的一段前史,也被視為三一“敢為人先、打破驚駭、斗膽創新”的活教材。
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市場上90%的長臂泵車都是洋品牌。我國當時還未掌握泵車臂架的關鍵技能,37米以上的長臂架泵車只能依托進口。三一立志要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泵車。
1998年,總工程師、時任三一重工副總經理的易小剛帶領十幾名年輕工程師決定把三一第一臺泵車的臂架長度定為37米。為保證研制進展,研制團隊把辦公室搬到了車間,團隊成員不分白天黑夜,全身心撲在37米泵車的研制上。經過數月的盡力,我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長臂架泵車終于下線。
關鍵中心技能取得打破后,三一的泵車臂架長度不斷添加,并創造了多個國際最長臂架混凝土泵車國際紀錄。現在,三一具有國際最長的86米鋼制臂架泵車。
三一的另一款中心產品是超高壓拖泵。2002年,當時國際上最高的建筑——高達406米的摩天大樓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封頂,三一拖泵創造了406米單泵筆直泵送的國際紀錄。這是單泵筆直泵送紀錄第一次歸屬我國企業。此后,“國際第一樓房”迪拜塔、上海中心、日本阿倍野中心大廈、俄羅斯聯邦大廈等國際標志性建筑一次次見證了三一應戰的征程。尤其是在助力上海中心580米主體結構封頂后,三一超高壓混凝土拖泵再次成功將混凝土泵送至620米的國際新高。
技能創新是三一開展的中心驅動力。到本年上半年,三一集團累計申請專利12070項,授權8751項。
2012年,我國工程機械職業迎來深度調整期。除了職業產能過剩帶來的巨大本錢與存貨壓力,企業還要面臨利潤大幅下滑、大規模裁人及隨之而來的員工心理落差、人心浮動等情況。面臨工程機械市場從“熱”到“冷”的變局,三一集團快速轉型,擁抱互聯網,加速推廣國際化,經過新技能助推傳統產業升級換代和新舊動能轉化。
基于中小企業在物聯網信息化建造中遭遇資金不足、技能匱乏等痛點,三一集團在國內建造首個本鄉化工業互聯網渠道根云,協助企業愈加迅速、愈加方便完結智能制作的轉型。現在,根云渠道已成為我國三大工業互聯網渠道之一。
除了用數字化果斷革新,三一集團同步搶抓“一帶一路”建造機遇:一方面成立“一帶一路”戰略小組,推進風電、礦藏、港口、住所工業化、油氣化工五類優勢項目“出海”;一方面與中建、我國鐵建等大型中資公司合作,“抱團出海”參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重大項目建造。
現在,三一集團已在海外完結美國、德國、印度和巴西四個研制制作基地和十個海外大區的全方位布局。自2013年開始,三一集團海外銷售已連續五年超越百億元。本年上半年,三一集團海外銷售超越70億元,同比增長近20%。
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說:“國運興起的時代,是企業開展的絕佳機遇。三一集團將以‘一帶一路’建造為契機,打造‘一帶一路’的領軍企業,并經過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成為國際數一數二的先進制作企業,為完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國夢貢獻力量。”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