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推動農業栽培全程機械化
天山網訊(記者劉利君報道)“現在,咱們種田全程使用機器,再也不必人工打藥、鋤草、間苗了,機械化栽培省力省時,產值也進步了,咱們真實領會到了農業現代化帶來的優點。”9月20日,鞏留縣塔斯托別鄉闊納塔木村一組農人亞爾買買·艾合買提夏說,只用一上午的時刻,他家的黃豆、玉米就收割完了,地上看不到一點糟蹋的莊稼。
為了進步州直農業歸納出產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加速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上一年,伊犁州政府依照國家、自治區要求,擬定了《伊犁州直展開首要農作物出產全程機械化推動舉動實施計劃》,標志著州直爽先在全疆啟動了首要農作物出產全程機械化推動舉動,各縣市量體裁衣出臺了首要農作物出產全程機械化推動舉動計劃,優先推動首要糧食作物出產全程機械化和區域優勢作物首要環節出產機械化,由點及面地推動,農機作業質量整體得到進步。
本年,州黨委、政府在大力實施村莊復興戰略中,把處理好農業、鄉村、農人問題作為作業的重中之重,指出要用高新技能裝備農業,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推行現代農業、才智農業新技能、新機械、新產品,進步農業科技含量、展開質量和歸納效益,這為州直全面展開首要農作物出產全程機械化起到了推動效果。
“在全面落實創建‘全國首要農作物出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建設作業中,州直農機系統立異技能效勞保障體系,以‘一區一田’細胞工程為抓手,強化管理辦法,展開技能效勞,技能人員深化創建示范村,跟機作業、跟機效勞、現場輔導、現場訓練,使示范縣、示范鄉、示范村創建作業繪聲繪色地展開起來。”州農機局辦公室主任豐志強說,州直以小麥、玉米、水稻等7類首要農作物為重點,進步耕地、栽培、植保、收成、烘干、秸稈處理機械化水平;打破油菜、油葵、甜菜等首要經濟作物出產全程機械化瓶頸;推動“一控兩減三基本”農業可持續展開。上一年,伊寧縣被國家農業部評定為全國首要農作物出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
正值秋收旺季,在薩爾布群村的田野上,新源縣興農農機農人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建軍帶來幾臺機器收割老練的玉米和黃豆。
“全程機械化推動了土地流轉、技能整合進程,優化了產業結構,進步了農作物的經濟效益。”王建軍說,興農合作社就是依托國家方針展開起來的,現擁有80臺(套)大型農業機械,跨縣承包了8000畝土地。
據悉,跟著全國首要農作物出產全程機械化推動舉動的展開,在購機補助等中心強農惠農富農方針的有力推動下,在廣闊農人對機械化作業的旺盛需求拉動下,州直全程機械化推動舉動不光使農機效勞范疇得到有用拓寬,并且還強大了農機效勞安排。
當時,州直首要農作物耕種收成機械化水平達95%,為農牧業增收、鄉村展開供給了有力支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