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代替人工這些崗位不再“汗流浹背”
接連多日的高溫,并沒有打亂城市建造者和管理者的正常節奏。一方面,得益于建造者的勤勞勞動;另一方面,則得益于現代科技手段的迭代更新。從地鐵發掘到管道清淤,從環衛保潔到鋪路建房,越來越多搭載尖端技能的機械設備投入到青島建造、城市管理的各個領域。跟著工業轉型晉級、新動能加快轉化,舊日高溫下“汗流浹背”的一些作業、眾所周知的一些崗位,正在變得“清涼”起來。從這些改變上,咱們感受到的不僅是以人為本的關心,更是經濟轉型晉級的加快。
攤鋪機擴展“手臂”,從路面駛過,便將瀝青壓實。 盾構機掘進已在青島地鐵建造中得到廣泛應用?;炷另樦盎荨被涞綕仓课弧-h衛工人駕駛洗掃車沖刷路途。 摁摁遙控器,抓斗機即可將井下的雜物抓出井外。
現場 “集團軍”作業 舊路換新顏
瀝青攤鋪是日子中比較常見的場景,跟著機器的轟鳴聲,擴展著“雙臂”的攤鋪機從路面壓過,將瀝青壓實。但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筑路還沒有攤鋪機,全賴人工。 “那時分筑路就靠三大件,鐵锨、耙子和小推車,拌好的瀝青溫度高達150℃,工人們穿著長衣長褲、防燙鞋,在上面一站就是八九個小時。 ”青島西海岸公用事業集團市政工程公司建材基地司理周兆平回憶,那時分筑路需求二三十人,修1公里得消耗幾個月的時刻。
跟著年代的改變,純人工筑路無法滿意發展的要求,一系列先進的筑路機械應運而生?,F在筑路,不僅尋求速度,更注重技能含量。 “對瀝青的平整度、壓實度,要求越來越高,平整度都是以毫米核算的?!敝苷灼秸f,現在筑路基本都是機械,只需求五六人輔佐機械處理下細節即可,一天時刻就能鋪完1公里。西海岸還在全市率先引進了就地熱再生機組,使用熱再生技能機械化修補瀝青路面。熱再生機組是一個“集團軍”機械組合,一排路途機械在舊的瀝青路面上慢慢駛過后,路面瞬間面目一新,本來路面的裂縫、車轍消失得無影無蹤。
現場 混凝土坐“滑梯”直達澆筑部位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青島尚無泵送混凝土,混凝土就在工地現場配比、拌和,再由工人用小車推到塔吊旁,倒入漏斗中。隨后,塔吊吊著漏斗緩緩升起,運送至施工的樓層上,翻開出口,混凝土“嘩嘩”地歪斜而下,工人們再用振搗棒振搗均勻、密實并找平。 “振搗棒其時一般都是4米的,假如碰到比較深的澆筑部位,夠不究竟,需求人順著鋼筋爬到下面振搗。 ”青島海川建造集團公司(原青島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總工程師黃勇學說。
而現在,拌和好的混凝土由轎車泵直接送到現場,再順著長長的“滑梯”滑落到澆筑部位;振搗棒也延長了3倍,常規的是12米,再長也能夠定制。在我市“榜首高樓”海天中心澆筑底板時,還使用了象鼻泵,長長的“象鼻”每小時澆筑量可達300立方米,大大提高了混凝土運送功率,節省了澆筑時刻,創下了國內同體積混凝土的澆筑紀錄。
現場 駕馭“鉆地龍”功率大提高
在地鐵1號線汽流區間(轎車北站-流亭機場)地下20多米,一條長86米的“巨龍”正不斷用“牙齒”啃咬巖層和泥土,向前推動。來自中鐵二十局的盾構機司機郭阿衛就是操作這條“巨龍”的人,他坐在操作室里,眼睛緊盯4臺屏幕,手指跟著數據改變不斷操作操作臺上的按鈕。在人們的幻想中,地下施工應該比較涼快舒適,但事實并非如此。隧道里非常熾熱濕潤,因為機器作業發熱,操作室里的環境高達40℃,不過里邊安裝了空調,所以體感舒適許多。盾構機平均每天可掘進15米,假如用傳統的礦山法,每天只能挖兩到三米,施工環境惡劣。青島地鐵集團總工辦主任黃艦介紹,現在,機械施工現已在青島地鐵建造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來自青島地鐵的數據顯現,1號線區間正線全長50.9千米,機械掘進區間長31.57千米,占區間總長62%;4號線區間正線全長26.05千米,機械掘進區間長18.18千米,占區間總長69.8%。
現場 下井清淤 成了“過去式”
污水管道清淤、疏通,長時間以來都是一個扎手的難題。黃金海是青島水務集團排水公司第三排水公司司理,他通知記者,前期疏通管道沒有機械,許多時分都需求工人下井處理。下井的裝束就像拍科幻片,得戴上防毒面罩、口罩,從頭到腳穿上膠衣、膠鞋。管道清淤都在井下,溫度比地上高4-5℃,夏天還有不少蚊蟲,穿著膠衣作業,不到非常鐘就全身濕透。
而現在,排水管道的維護現已從純人力走向了機械化,下井清淤,在市內三區現已成為了“過去式”。疏通管道,有了專門的疏通車,只需在按鈕盤上設置好水壓,再把疏通管放到古力內就行了。盡管疏通時仍是需求幾個人合力搖擺疏通管,但比較下井清淤,現已輕松了不少。記者從青島水務集團排水公司了解到,近年來,該公司先后裝備了凱撒聯合疏通車、法克多聯合疏通車、cctv管道機器人、聲吶探測儀等機械設備,引進了北斗可視化指揮調度體系,機械拿砂份額到達70%以上,管道機械化疏通份額到達95%以上。
現場 打掃有“神器”保潔更省力
“出門5分鐘,流汗兩小時”,在這樣的氣溫下,環衛工人仍要拿著掃帚簸箕,絡繹在街頭巷尾,因為長時間野外作業,皮膚被曬得烏黑。不過,跟著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一些環衛工人所從事的體力勞動,已被現代化的作業車輛所代替,作業強度比較以往下降不少?!霸浽蹅兘洺J桥c轎車擦肩而過,的確挺風險?,F在,打掃車打掃后,咱們只需撿掃就能夠了,勞動強度減輕了不少,還安全。 ”環衛工人王師傅說。
洗掃車、濕掃車、高壓清洗車、防塵掃路車、灑水車……在大型機械的幫助下,我市實現了路途保潔的一體化、精細化作業。 “現在市南區的50條路途,除人行道等路面條件不允許的大街,均選用機械操作。經過洗掃車打掃過的路面避免了揚塵等二次污染的問題,可快速一次性的清潔完畢。 ”市南環衛公司事務科科長郭建輝通知記者,市南區共有各類機械化保潔車輛26輛,機掃率為95.7%,高壓沖刷率為95.6%。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