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演示創立成效凸顯
今年以來,江蘇省淮安市各級農機部分環繞推動農機化高質量展開,聚焦施行鄉村復興戰略,以農機配備供應側結構性變革為突破口,厚實推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演示創立作業,取得了活躍成效,全市農業歸納機械化水平達84.8%。
一是“兩個要害工業”完成提檔晉級。水稻育插秧工業完成提檔晉級,新增水稻插秧機2363標準臺,建成30畝以上會集規劃育秧基地80個,水稻機插率到達83%;糧食機械化烘干工業提檔晉級,全市新建區域性糧食產地烘干中心30個,總量到達274個,糧食烘干作業才能達187萬噸。
二是“三大環節”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秸稈還田面積到達446萬畝,麥秸稈還田率接連3年穩定在90%以上;大力提高高效植保機械化水平,建成千畝以上高效植保統防控制演示區35個,新增高地隙及無人植保飛機298臺;農機社會化效勞水平也有明顯提高,全市展開全程一體化效勞的農機合作社達330家,累計流通土地51萬畝,注冊自主商標120個。
三是重視樹立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演示創立長效機制,及時總結具有必定區域代表性的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能形式、效勞形式、管理形式、創立形式,做好典型引路和演示推行。洪澤區“資金整合+農機化”、金湖縣“歸納效勞中心+農機化”、淮安區“一點五試演示村建造+農機化”,以及漣水縣活躍利用后發優勢補短板等演示創立成功實踐都得到省市領導充分肯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