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化收割 方便又高效
5月下旬,海墾南繁種業有限公司萬畝育種基地,水稻種子“兩系超級稻”相繼老練。
在樂東黎族自治縣利國鎮抱旺村賢田洋,這里有2000畝“兩系超級稻”育種基地,5月25日,6臺收割機一起在田間作業,路旁邊裝種子的拖拉機等待著把種子第一時刻送到烘干廠。從早上9時到11時,短短2個小時,已收割完畢近百畝的稻種,車子在基地與烘干廠間穿梭來往,一派繁忙的現象。
海墾南繁種業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王仕明站在田埂上喜笑顏開,他快樂的不只是本年氣候好、產量高,更是由于公司對基地進行整合提高改造后,規劃化機械作業立異了“開鐮”的形式,“100多個育種基地,從本年開端全面完成機械化收割模式,不只便當方便,還充沛確保了種子的新鮮度。”
“本年干活輕松許多,用新式收割機后,一臺機器一天能收割近50畝地的種子。”已有32年工齡的員工張放紅深有體會,早年運用舊式收割機時,稻種裝斗環節要依托牛車或許拖車來作業,因此種子只能悶在收割機里,時刻過長就會影響種子質量。
在公司的烘干廠,16臺烘干機擺放在2000多平方米的廠房里,稻香在空氣中彌漫,王仕明自豪地說:“這個烘干廠的規劃和專業性,處于全省領先水平。”
記者了解到,烘干廠的樹立徹底顛覆了太陽晾干種子的傳統制種模式,女員工張燕記住,上一年這個時分,幾乎每天午后都會有雷陣雨,部分種子由于搶收不及時而被雨水泡壞,影響收成。“本年有烘干機就不憂慮了,當天收割的種子當天就能烘干,一粒都沒有浪費。”
“收割工作將繼續一個多月。”王仕明介紹,現在公司基地從打地、插秧、噴藥、收割等方面均運用機械作業,如噴藥運用的是無人植保機,一天能噴藥300畝地,比較人工噴藥的功率提高了10倍以上,“不只大大降低了出產費用,經過機械化標準化作業還提高了種子產量和質量。”
公司總經理范慶君泄漏,公司下一步將延聘相關專家為高級顧問,與豐疆才智農業、海南省農機推行鑒定中心等單位協作建立南繁機械化研究所、建造育秧中心和農機服務中心,完成海南南繁出產全程機械化智能化,助力海南南繁硅谷建造。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