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朝著制作強國方針堅決行進
3月30日,中德工業4.0智能制作實訓基地在貴州省貴安新區正式揭牌。圖為中德工業4.0智能制作實訓基地教室。中新社記者 賀俊怡 攝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涌來,全球制作業正派受著史無前例的沖擊、調整和革新。各工業發達國家紛起應對,擬定國家戰略,以求內行將到來的革新中獲得自動。美國于2011年公布了先進制作同伴方案(amp),以“保證美國在先進制作業中的領導位置”;隨后,又提出了再工業化和制作業回歸的標語。德國提出《德國2020高技能戰略》,英國擬定了“英國工業2050戰略”,日本相繼提出物聯網和機器人戰略,法國起草了《未來工業》規劃,韓國則有“未來增加動力方案”,等等,無不是為促進本國制作業習慣未來、贏得展開。我國制作業就規劃和總量在世界名列第一,但我國制作業在效益、功率、質量、工業結構、持續展開、資源耗費等方面與工業發達國家距離較大。我國制作業有必要從規劃、速度的展開軌跡轉向質量、效益的展開軌跡,從高速度展開轉向高質量展開,才能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形成持續展開的才能,持續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主體,與我國在全球制作業中的位置相對應。
對此,我國工程院于2013年當令安排100多位院士、專家,深入研討世界制作業展開趨勢、各工業發達國家的戰略辦法、我國制作業存在的問題、嚴重技能革新帶來的影響,歷時兩年完成了制作強國戰略研討課題,有關部門在此研討的基礎上,擬定了《我國制作2025》,并于2015年5月發布施行。
《我國制作2025》旨在經過一系列辦法和3個十年的盡力,力求在下降資源耗費、進步勞動出產率、削減對環境的影響、增強技能立異才能、優化工業結構、改善出產安排、加速信息化交融、擴展世界協作等方面,促進我國制作業轉型晉級、進步工業競爭力,然后邁入世界制作強國隊伍。為此,斷定了在2025年前,施行制作業立異中心建造、智能制作、綠色制作、工業強基和高端配備立異5項工程,展開質量進步和服務型制作兩項專項舉動,并擬定了制作業人才展開規劃和信息、新材料、醫藥工業3個工業的展開規劃。
《我國制作2025》的戰略途徑是,以立異驅動為動力和引領、以工業強基和質量進步為基礎,以智能制作為主攻方向,以綠色制作和服務型制作為側翼。這一戰略途徑非常明晰地告訴人們,我國制作業著力于經過本身的盡力,針對現實存在的問題,從多個方面系統地推動。施行這一戰略途徑的底子意圖,就是要從全體上進步我國的制作業,使我國制作業趕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腳步。《我國制作2025》是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立異、和諧、綠色、敞開、共享新展開理念的表現,是致力于進步制作業供應才能的重要實踐。
需求著重的是,《我國制作2025》的方針和戰略的完成,有4個重要的基點。一是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以體系機制立異激起企業生機、進一步解放出產力;二是使商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效果,更好發揮政府效果,以結構杰出的營商環境促進創業立異;三是著力進步立異才能,以立異驅動工業展開,完成制作業展開的動能變換;四是進一步擴展敞開,在敞開的環境下展開公正雙贏的世界協作,進步制作業的世界競爭力,并為世界制作業的革新作出我國貢獻。《我國制作2025》著重,在敞開的環境下發揮商場的主導效果,調動制作業本身的活躍性和生機,經過廣泛的國內外協作,注重和維護知識產權,促進制作業立異才能和供應才能的進步。
《我國制作2025》施行3年來,獲得明顯成效。各方面、各地對制作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有了進一步的知道,制作業的智能化、綠色化進程邁出了可喜的腳步,制作業立異體系的建造得以加強,轉型晉級和動能變換提速,一些范疇的立異才能和供應才能明顯進步。
表征制作強國的一些目標,如單位制作業增加值的全球發明專利授權量、制作業研制投入強度、制作業研制人員占從業人員比重、制作業全員勞動出產率、出售利潤率、信息化展開指數(idi指數),2016年與2012年比較,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我國近年來高度注重制作業研制立異,2015年我國制作業研制投入強度為2.01%,近五年來初次超越2%。在推動智能制作中,一批試點演示企業經過施行制作智能化,出產功率進步20%、運營本錢下降20%、產品研制周期縮短30%、產品不良品率下降20%、能耗下降10%,充沛顯現了這些企業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中勇立潮頭的精力。一起,這些企業還帶動了尚處在工業2.0和工業3.0階段的制作企業。應該指出,在施行《我國制作2025》中,各種不同所有制的企業,不論國有、民營抑或內資、外資,都活躍參與其間。不少在我國境內的外資企業,自動化業務因而而有大幅增加。國外品牌的智能制作配備在我國商場的增加,也是眾所周知。以工業機器人為例,2016年多關節機器人在我國商場銷量42963臺,同比增加25.2%,與上年度比較,增速加速19.1個百分點。平面多關節(scara)機器人出售9553臺,同比增加51.9%。兩者在我國商場的占比分別為78.5%和88.7%。與其說是企業的性質或是《我國制作2025》的指向性而影響其商場準入,不如說是企業的實力與服務水平影響其在我國的商場情況。
客觀地講,我國制作業總體上仍未脫節規劃拉動的途徑依靠,由數量擴張向質量進步的改變尚不夠順利。質量效益、結構優化和持續展開三方面,相較美、德、日等制作強國仍有巨大進步空間,特別是質量效益,未來應是我國制作強國建造的首要突破方向。
清楚明了,《我國制作2025》施行和推動所獲得的成效,是我國制作企業在各方的支持下發憤圖強的成果,是適應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而活躍吸納、融入各類高新技能的成果,是多年技能立異堆集而發力的成果,是在敞開的環境下與國外相關企業展開平等互利雙贏的協作的成果。
一些國外安排對《我國制作2025》的知道,不乏臆測和揣度,其邏輯和推理缺少科學性和公正性,定論自然是片面的、雙重標準的。美國交易代表辦公室對華301調查報告,多處提到《我國制作2025》,但惋惜的是調查報告充滿了違反事實的推理,與《我國制作2025》的建議和布置不符。這一調查報告置世貿安排原則于不管,單邊主義建議對我國出口到美國的1300個獨自關稅項目產品,包含航空航天、信息通訊、機械產品在內,加征25%的從價稅。這一舉動,當然對清單所列這些產品在美的競爭力有所影響,特別是對出產這些機械產品的我國企業,可能帶來競爭力削弱、訂單削減、運營困難。但我國的回應,對美國相應的工業帶來的影響或許更甚。
《我國制作2025》的施行,現已和仍將發揮進步我國制作企業世界競爭力的效果,我國制作業將直面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會和挑戰,并受惠于所發生的科技成果,加速轉型晉級和動能變換的腳步,進一步進步立異才能和供應才能,掃除攪擾,朝著制作強國這一方針堅決地行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