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程機械闊步邁向世界
前不久,由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主導編制的混凝土及灰漿制備機械與設備職業世界規范正式出臺,變成全球工程機械職業首個由我國主導參加并正式出版發行的世界規范。業內人士指出,該規范的出版發行,不只有利于推進該類機械設備的技能進步以及世界協作,并且將助推我國工程機械職業取得海內外同行更多的認可。能夠說,我國工程機械職業從“學徒”到“師傅”的進程,也恰是我國不斷對外敞開的進程。將來,跟著我國制作實力的不斷提高與運營形式的進一步敞開,我國工程機械將為世界奉獻更多的改造天然的力氣。
1 面對競賽不甘落后
人類社會的展開,離不開對天然資本的使用以及對天然環境的改造。在這一進程中,廣泛用于修建、水利、路途、礦山、港口等范疇施工的工程機械,無疑使人類在改造天然環境中取得了超越本身身體機能的才能。因而,工程機械的制作水平緩出產才能一向被視為衡量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的要害目標。泰國國家火車站、肯尼亞蒙內鐵路、文萊跨海大橋……現在,在“一帶一路”許多的超級工程中,布滿著我國工程機械商品的身影。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改革敞開之初,我國雖然現已樹立起了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但在包括面廣、需要量大、品種繁多的工程機械范疇,卻仍然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上世紀90年代初,當我國大地上正涌動著一浪高過一浪的建造浪潮時,工程機械商場上卻充滿著大量的“洋品牌”。彼時,長于出產挖掘機和礦山設備的美國卡特彼勒公司,在推土機、叉車、盾構機等方面優勢顯著的日本小松股份有限公司,以自行式平地機、壓路機、礦用卡車方面見長的瑞典沃爾沃集團,無不在我國商場上完成了迅速展開。
敞開就必然會帶來競賽。令人欣慰的是,我國國內工程機械從業者既沒有害怕敞開帶來的競賽,更不甘于落后,而是奮勇趕上。1992年,時任建造部長沙建造機械研究院副院長的詹純新帶領7名技能人員,告貸50萬元,建立了集科工貿于一體的“中聯建造機械產業公司”,開端探究科研體制改革之路。其時,混凝土輸送泵這一商品海外品牌商場占有率高達95%,但在詹純新眼里,這關于國商品牌來說恰恰是一個具有無窮潛力的商場。
1993年,我國榜首代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混凝土輸送泵在中聯誕生,當年即完成了出售獲利。但是,因為中聯剛剛開端將圖紙向商品轉化,技能經歷有所缺乏,已售出的混凝土輸送泵一度呈現了質量疑問,技能人員不斷“救火”。于是,詹純新決斷決議全部停產,在深化現場查詢后,對商品進行全部改型與從頭規劃。通過技能人員的盡力,新一代商品總算下線,中聯免費置換了前期出售的10臺舊商品。從此,中聯重科的展開之路便越走越寬。
榜首臺智能型瀝青灑布車、榜首臺橡膠粉改性瀝青設備、榜首臺自行式碎石撒布機、榜首臺導熱油加熱就地冷再活力……盡管在商品散布上與中聯重科等巨子不一樣,但作為路面施工機械的專業出產商,西安達剛路面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自建立起亦將技能作為生存之本,不只發明了多個“國內榜首”,現在商品更是遠銷海外50余個國家和區域。
2 時機成熟出海并購
跟著我國建造熱潮的不斷深化,一批優異工程機械公司在國內站穩腳跟。與此一起,不少發達國家因為修建商場相對飽滿,一些優異工程機械出產商則飽受需要缺乏、本錢高企之苦。這時,赴海外出資并購,變成了不少國內工程機械巨子敞展開開的最新挑選。
波蘭hsw公司是中東歐區域最大的工程機械制作商,其出產的全系列推土機世界領先并培養了大批高水平的職業人才。2012年1月31日深夜,通過22個月的艱苦商洽,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變成了hsw民用工程機械事務單元的新主人。
作為全球榜首大裝載機制作商,柳工的總裝車間每7分鐘就有一臺工程機械設備下線。入主hsw公司以后,柳工波蘭辦理團隊立即建立了若干專項小組,別離擔任精益出產、收買、研制、人力資本、it辦理體系等方面的改進和優化。不只功率大幅提高,本錢明顯下降,并且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就將柳工品牌的挖掘機和裝載機引進波蘭并成功下線。hsw公司呈現了收買初期即完成扭虧的業界奇觀,柳工則因而受到了世界同行的高度肯定。
無獨有偶,徐工集團這些年亦活躍對德國施維英等歐美優異工程機械公司展開海外并購。一起,徐工集團還不斷加大在海外直接出資建廠的腳步,以非常好地聯系海外資本,規劃全球商場。現在,徐工集團的“走出去”戰略逐漸收成實效:數個海外研制中心及裝配廠連續投產,商品覆蓋177個國家及區域,280多個海外代理商供給推廣效勞……2017年1―5月,徐工品牌出口超24億元,同比增加94.18%,其在巴西、俄羅斯、中亞、中東等商場占有率繼續穩居世界品牌前3位。
“這些年,我國工程機械職業在自主研制與前沿性技能創新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不少國內優異的工程機械公司在展開到一定期間后,活躍赴海外并購優異同行或零部件供貨商,本質上是統籌國內世界兩個商場、使用國內資本和國外資本兩種資本,是敞展開開的題中應有之義。海外并購,一方面能夠幫助我國工程機械公司擺脫單純依托交易方法拓展海外商場時面對的保護主義與技能壁壘,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國工程機械公司直接聯系海外優異公司的技能積累、出售渠道、工業人才等優勢資本,然后提高我國公司的世界競賽力。”我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民良在承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3 聯系優勢走向全球
現在,勇于海外規劃、長于海外協作的我國工程機械公司越來越多,“學徒”正逐漸生長為“師傅”。內蒙古北方重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方股份”),于1988年由中外合資組成建立,是一家專門從事非公路礦用自卸車、有關工程機械及其零部件出產研制的公司。2012年,非洲納米比亞共和國西部的一處礦山需要收買一批330噸級電動輪礦車,這讓北方股份嗅到了拓展非洲商場的時機。
但是,在全球礦用車范疇,以美國卡特彼勒公司和日本小松公司為代表的國外巨子公司占有70%―80%的商場份額。這些巨子強壯的品牌和技能實力,讓別的公司難以企及。為此,北方股份憑借本身合資優勢,先是在大功率驅動技能上與德國西門子公司進行深度溝通和溝通,處理了雙能源技能在大噸位電動輪礦用車上的使用疑問。通過近10個月的聯合研制,國內首臺選用架線技能的大噸位電動輪礦用車總算誕生。在隨后的經銷環節,北方股份面對海外客戶在知識產權、工期保證、投標程序等方面對我國公司的疑慮,自動聯系國內外優勢資本,與外方技能團隊反復展開了數十次的技能溝通,終究以謹慎的數據比照和精密的售后效勞計劃征服了對方,填補了我國高端重型礦車參加世界級礦業項目建造的空白。
我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秘書長蘇子孟以為,通過改革敞開30多年的迅速展開,我國工程機械職業在自主展開聯系引進技能消化吸收的基礎上,現已形成標準系列化、類型多元化、出產規模化、質量規范化等對比競賽優勢,這為工程機械商品在不一樣的國家,不一樣的區域,滿意不一樣客戶的需要供給了保證。在“一帶一路”建造的布景下,工程機械職業展開世界產能協作既是職業本身展開的需要,也是沿線國家展開的需要。蘇子孟估計,“一帶一路”下的世界產能協作不光能為工程機械職業帶來新的展開空間,更將為上下游有關職業“走出去”供給有力支持。
“我國的城鎮化進程現已步入下半場,而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的很多區域還處于城鎮化建造的開始期間,基礎設備建造空間與潛力無窮。有研究報告顯現,2016―2020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備合意出資需要在10.6萬億美元以上。作為人類改造天然環境的主要基礎性工具,工程機械商品在設備聯通方面的需要潛力顯而易見。能夠說,我國工程機械將來在海外大有可為。”周民良說。
周民良進一步指出,我國工程機械公司要想把握住敞展開開的新機遇,既要聯系海內外資本,及時推出習慣本地商場需要的商品,一起亦應注重有關國家在勞動力、法令、環境、安全檢查方面的方針危險,做到“知己知彼、揚長避短”。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