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唐河感觸麥收全程機械化
大型聯(lián)合收割機“吞”著金燦燦的麥子,打捆得方方正正的秸稈直接被“請”進生物質制料機,經過約8小時發(fā)酵,經過農機主動化工作變身有機肥被播撒回麥田……5月28日,在河南省唐河縣進行的首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演示縣推動會暨秸稈資本高效使用現(xiàn)場演示活動,讓大家感觸著農業(yè)機械化帶來的出產方式之變。
唐河是河南省首批首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演示縣,有245萬畝犁地、近120萬農人,位居全國糧食出產核心區(qū), 15年來夏糧出產面積持續(xù)穩(wěn)定在200萬畝以上。
在唐河16.3萬畝永久性高標準糧田高產演示方內,桐河鄉(xiāng)祥宏農機專業(yè)合作社的種糧大戶焦強一邊指揮著工人趕緊進行秸稈生物制料,一邊向“搶鮮”的糧農們介紹著秸稈制有機肥顆粒的優(yōu)點,這也是唐河初次引入演示這項新農機和新農技。在工作現(xiàn)場,是焦強開工不久的有機肥出產車間。
“焦麥炸豆的時候,真等不及了。廠址剛定下來,我就把秸稈主動制料機運回來了,出產線也立刻拼裝到位,這才能讓大家伙兒現(xiàn)場感觸到新配備新技術的魔力。”焦強說,“咱縣是全國小麥綠色高產創(chuàng)立演示縣,去年咱們就忙著搞綠色小麥高產創(chuàng)立。要想把這個活干出名堂,首先得處理化學肥料致使土地板結、殘留超支的疑問,有了這套配備,疑問就不是疑問了。”
“聽說有這個配備,一向沒有親眼見到,如今我真服了。往年為了禁燒秸稈,鄉(xiāng)村干部磨破嘴皮跑斷腿,也不一定百分之百確保不點火冒煙,經過這些演示能讓大伙兒認識到,都別燒了,制成廉價有機肥往地里一撒就妥了。”源潭鎮(zhèn)種糧大戶田保強興奮地說,“這就叫‘從地里來、到地里去’,少了浪費肥了地,綠了莊稼靠科技!”
在活動中,機械化收成秸稈還田復式一體化工作、機械化收成秸稈打捆復式一體化工作、機械化收成+小麥撿拾打捆主動化工作、花生機械化耕種工作、無人機噴灑秸稈腐熟劑等新式農業(yè)配備、新技術讓糧農們大開眼界。前來觀看出產配備實踐運作作用的全國人大代表、中聯(lián)重科副總裁王金富成了現(xiàn)場的搶手人物,一批種糧大戶當場表明要選購秸稈生物制料配備,徹底處理秸稈“消化難”的疑問。王金富說:“唐河作為全國產糧大縣,短短一年來首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推動工作質效并重,令人振奮。從糧農承受新農機新農機的熱心上,咱們能看到農業(yè)現(xiàn)代化和農業(yè)供應側結構性變革的期望!”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