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農大研發五種芝麻出產機械 完成全程機械化
相對于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等農作物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中國芝麻出產機械化卻一直是 “老大難”,嚴峻制約芝麻栽培面積和農人增收增效。記者昨日得悉,青島農業大學現代農業配備立異團隊在全國初次成功研發5種芝麻出產機械,完成了芝麻耕種、除草、打藥、收割等全程機械化。
緣起:
芝麻工業開展遭到制約
“與大豆、油菜籽、花生一樣,芝麻也是中國首要的油料作物。”研發團隊首要成員青農大鄉村機電研討所副處長王東偉說,中國芝麻栽培歷史悠久,幾乎遍及全國各地,首要集中在河南、安徽、湖北三省。青島市芝麻栽培面積小而渙散,且多屬自給自足型,首要散布在平度、萊西、原膠南等地。
除了作為香油的首要原料外,芝麻仍是食物的重要調味品,這些年,需求量越來越大。現在中國每年芝麻的進口量高達80萬噸,而10年前只要2萬噸,足足增長了40倍。與此不相稱的是,中國年栽培芝麻面積只要700萬畝,而原先曾一度到達2000萬畝。究其原因,因為芝麻出產機械化程度太低,勞動強度太大,從栽培到收割都需求很多的勞動力,而受勞動力本錢高的約束,農人栽培的積極性降低。假如不完成機械化,將來芝麻栽培面積會越來越小,嚴峻制約芝麻工業的開展。
效果:
芝麻出產有了專用機械
芝麻成長能到達2米高,且栽培密度大,給機械操作帶來難度。在國家芝麻現代農業工業技能體系的支持下,上一年7月份,青島農業大學尚書旗教授帶領的現代農業配備研發團隊,抽調專人構成芝麻機械化技能攻關小組。環繞芝麻的栽培形式,研討小組先后研宣布了適合芝麻耕種的種繩編織機、6行芝麻精量耕種機、智能芝麻田間管理機、遙控主動高低地隙寬幅噴藥機、芝麻打捆收成機等5種芝麻智能配備,均是國內第一代對于芝麻出產的專用機械,填補了國內空白。
從立項到研發成功,中心只通過了短短一年,這在機械配備的研討史上是很少見的。記者了解到,這些年,青島農業大學在田間育種機械化、種業出產配備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效果。對于國內育種機械化程度低的實際,成功研宣布株行耕種機、穗行耕種機、小區條播機、小區玉米精細耕種機、谷物小區收成機、玉米小區收成機、主動測產設備等12種配備,其間11種機型為國內首創,為該項效果的迅速研發成功奠定了根底。
后續:
全程機械化助工業開展
日前,在河南召開的2016年度芝麻高效智能化出產現場觀摩會上,這5種機械一露臉就遭到現場很多專家學者和栽培大戶、芝麻加工公司的追捧。王東偉通知記者,種繩編織機的用處是芝麻精細耕種,除了用于大田外,還可用作試驗區;而精量耕種機首要用于大田,完成在固定的土地上均勻耕種;田間管理機、噴藥機以及打捆收成機,望文生義用于芝麻成長過程中的除草、培土、噴藥以及收成。
“這5種智能機械推行后,將完成芝麻耕種、除草、打藥、收割等全程機械化。 ”尚書旗教授說,這一效果完成了中國芝麻機械化出產從無到有的改變,為芝麻工業開展供給技能支撐。(記者 王濤 通訊員 劉曉華拍攝報導)
[有關新聞]
膠州成出產機械化演示市
昨日,記者從膠州市農機局得悉,前一段時間,通過查核,國家農業部發文正式發布膠州市變成全國第一批根本完成首要農作物出產全程機械化演示市之一,這也是青島地區僅有一家成功獲此榮譽的縣級市。
膠州農機化作業以立異驅動為引領,加速改變農業開展方式,推動了本地首要農作物出產全程機械化,增加了農機配備數量,這一行動為本地農業綜合出產能力和保證糧食出產安穩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膠州小麥機械化水平到達99.9%,玉米機械化水平到達97.8%,馬鈴薯機械化水平到達80%。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