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機械化 產值有確保
上一年農業部發布《對于“鐮刀彎”區域玉米構造調整輔導定見》,提出關鍵開展青貯玉米、大豆等作物。中國大豆培養面積約1.1億畝,均勻單產120公斤擺布。為協助農人進行培養構造調整,進步產值,本期介紹一組大豆培養技能,以大機械和規模化培養為載體,以保蓄水分為中心,針對不一樣生態區域選用不一樣培養技能,完結增產增效。
“壟三”培養技能
“壟三”培養技能是指在壟作基礎上選用的三項田間工作辦法:一是壟體、壟溝深松,二是分層深施底肥,三是壟上雙條精播。以上三項工作由機械一次完結。此項技能推廣后,各地依據實際狀況進行了減小壟距、擴展行距、添加行數等改進。
增產增效狀況:壟體、壟溝深松有利于改進耕層構造,擴展土壤容量,增強土壤通透性,進步地溫,協調水、肥、氣、熱的聯系,推進大豆根系和地上部的成長;分層深上肥可充分發揮上肥的部位效應,滿意大豆生孩子后期對營養的需要,進步肥料使用率;壟上雙條精播,使植株空間散布愈加合理,添加綠葉面積,進步光能使用率。“壟三”培養技能與通常壟作培養辦法比較,可使大豆增產10%以上,在技能到位的狀況下大豆畝產可穩定在165千克以上。技能關鍵:
1.伏秋精密整地、深松起壟,做到耕層土壤細碎、平整,壟向直,壟寬(60~70厘米)共同。第二年春天在壟上直接耕種。
2.分層上肥。耕種時將肥料分兩層施在兩行苗的中心部位。第一層占上肥總量30%~40%,施在種下4~5厘米處;第二層占上肥總量的60%~70%,施于種下8~15厘米處。在上肥量偏少的狀況下,第二層施在種下8~10厘米處即可。
3.種類挑選與合理密植。選用稈強抗倒的種類。耕種密度依據區域、上肥水平緩種類特性確定,東北北部區域通常畝保苗1.8~2.0萬株。
4.配套耕播機具。現在定型的可供大功率拖拉機牽引的耕播機有2btgl-12型,中型拖拉機牽引的有2btgl-6型和lfbt-6型,小型拖拉機牽引的有2btgl-2型和2bt-2型等。
留意事項:風沙、干旱區域不宜選用。
合適區域:合適在冷涼、低濕區域使用。
窄行密植技能
窄行密植可改進大豆集體構造,添加葉面積指數,進步光能使用率。該技能分平作窄行密植(深窄密)、大壟窄行密植(130厘米壟上4行或6行,又稱大壟密或稱大壟寬臺密植)、小壟窄行密植(45厘米雙條精量點播)、110厘米壟上三行大壟密植等歸納配套形式。
增產增效狀況:與傳統的70厘米寬行距播法比較,窄行密植可增產20%以上。在生產條件較好的區域和地塊,選用窄行密植的大豆畝產能穩定在200千克以上。前茬為玉米時,使用作用較好的為110厘米大壟壟上三行培養方法。
技能關鍵:
1.挑選節間短、稈強、抗倒伏、耐密植的矮稈或半矮稈種類。
2.深松。深松能夠添加土壤的庫容量,改進土壤的水分存儲才能,滿意大豆對水分的需要。
3.深施種肥,噴施葉面肥。通常氮、磷、鉀肥(有效成分)可按1∶1.15~1.5∶0.5~0.8份額,選用劃刀式上肥設備,分層深施于種下5厘米和12厘米處,通常每畝施尿素3千克、磷酸二銨15千克、氯化鉀7千克。在氮磷肥足夠的條件下留意添加鉀肥用量。為滿意大豆花莢期對營養的需要,可分次用尿素加磷酸二氫鉀作為葉面肥進行葉面噴施;首次施用在初花期,第2次在盛花至結莢前期;每次用量為每畝300~700克尿素、100~300克磷酸二氫鉀。
4.耕種密度。通常種類合適密度為每畝2.2~2.4萬株,半矮稈種類可添加到2.4~2.6萬株。整地質量好、肥力水平高的地塊,要下降播量10%;整地質量差、肥力水平低的地塊,要添加播量10%。
合適區域:平作窄行密植合適使用在土壤和生產水平較好的區域;大壟窄行密植合適使用在低洼地和雨水較多區域;小壟窄行密植合適使用在生產條件通常和選用小型拖拉機工作的區域。
帶狀復合培養技能
大豆帶狀復合培養技能可在不與高產糧食作物爭地的前提下,充分使用成長時節和小氣候條件,合理使用地力、空間和光能,進步復種指數,取得增產穩收,完結豐歉互補。跟著配套機具研制進展,大豆帶狀復合培養技能也逐步完善,別離形成了玉米與大豆帶狀復合培養、動力作物與大豆帶狀復合培養、幼林與大豆帶狀復合培養以及馬鈴薯與大豆帶狀復合培養等技能形式。
增產增效狀況:大豆與其它作物帶狀復合培養形式集成了免耕、秸稈掩蓋等技能,并經過播期調理使大豆首要需水期與天然降水期共同,充分使用天然資源,減輕旱澇災禍,完結增產增收。此外,大豆與其它作物帶狀復合培養形式還有利于削減水土流失,維護生態環境,并經過大豆根瘤固氮,進步土壤肥力,完結用地與養地聯系,然后進步土地的使用率,發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麥茬夏大豆培養技能
麥茬夏大豆節本培養技能是在小麥機械收成并將悉數或有些秸稈還田的基礎上,集成維護性機械耕作、播后或苗后化學除草、病蟲災防控、化學調控、根瘤菌接種等單項技能的配套培養技能系統。跟著配套農機具的不斷完善,麥茬夏大豆節本培養技能已經成為中國黃淮海冬小麥—夏大豆一年兩熟區的首要培養形式。該技能分為滅茬直播技能、免耕覆秸精量耕種技能和撒播淺旋技能。
增產增效狀況:和常規技能比較,使用麥茬節本培養技能可增產大豆10%擺布,水分、肥料使用率進步10%以上,畝增收節支60元以上,一起土壤肥力不斷進步,水土流失削減,并可避免因秸稈燃燒形成的環境污染。
技能關鍵:小麥秸稈處理。滅茬直播技能選用聯合收割機收成小麥,并加帶秸稈破壞拋撒設備,將秸稈破壞后均勻拋撒。小麥留茬高度在20厘米以下,秸稈破壞后長度在10厘米以下,如未在聯合收割機上加裝拋撒設備,可用錘爪式秸稈破壞機將秸稈破壞1~2遍;免耕覆秸精量耕種技能對麥秸長度及麥茬高度不作請求;撒播淺旋技能選用聯合收割機收成小麥,小麥留茬高度在20厘米以下,秸稈進行打包處理并運出田間,隨后用錘爪式秸稈破壞機將麥茬破壞1~2遍。
耕種。1.選種:選用高產、優質、耐密大豆種類。精選種子,確保種子發芽率。每畝耕種量在4~5千克之間,保苗1.5萬株(耐密種類可適當添加)。2.適期早播:麥收后抓住搶種,宜早不宜晚,底墑缺乏時造墑耕種。3.耕種:滅茬直播技能選用機械耕種,精量勻播,開溝、上肥、耕種、覆土一次完結,行距40厘米,耕種深度3~5厘米。免耕覆秸精量耕種技能選用麥茬地大豆免耕覆秸耕種機耕種,精量點播,拔秸、開溝、上肥、耕種、覆土、覆秸一次完結,行距40厘米,耕種深度3~5厘米。撒播淺旋技能選用人工播撒種子、肥料;為了確保均勻,種子撒播、肥料撒施均分兩次完結;留意耕種與施種肥分隔工作;撒完后用旋耕機淺旋一遍,深度5厘米擺布;旋耕機后面帶打壓器或木板進行打壓保墑。4.上肥:畝施種肥(復合肥n∶p∶k=15∶15∶15)10~15千克,或在前茬(小麥)整地時,在小麥正常上肥量的基礎上畝增施磷肥10千克、鉀肥10千克,也可在大豆分枝期聯系中耕培土上肥。5.拌種:按照每粒大豆種子接種根瘤菌105~106個的用量,以加水或摻土的方法稀釋菌劑,均勻拌種以使根瘤菌劑粘在種子外表,拌完后趕快(12小時內)耕種。
田間管理。1.雜草操控:一是耕種后出苗前,用都爾、乙草胺等化學除草劑關閉土表,選用免耕覆秸精量耕種技能耕種時可在耕種機上加裝噴霧設備,在覆土后、覆秸前完結。二是出苗后用高效蓋草能(禾本科雜草)、虎威(闊葉雜草)等除草劑進行莖葉處理。2.病蟲災防治:做好蠐螬、豆稈黑潛蠅、蚜蟲、食心蟲、豆莢螟、造橋蟲等蟲災及大豆根腐病、胞囊線蟲病等病害的防治工作。3.化學調控:高肥地塊可在初花期噴施多效唑等植物成長調理劑,避免大豆倒伏。低肥力地塊可在盛花、鼓粒期葉面噴施少量尿素、磷酸二氫鉀和硼、鋅微肥等,避免后期脫肥早衰。4.及時排灌:大豆花莢期和鼓粒期遇嚴峻干旱及時灑水,旱季遇澇要及時排水。5.當令收成:當葉片發黃掉落、莢皮枯燥、搖擺植株有響聲時收成。
留意事項:1.滅茬直播及免耕覆秸耕耕田雜草較多,且易滋生根腐病、蠐螬等地下病蟲災,應及時防控。2.撒播淺旋技能對田間麥茬高度請求較高,應嚴厲操控在20厘米以內。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