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海區引入蠶豆玉米機械化“兩茬平作”演示項目助農增收
本年,靜海區農機部分引入并施行蠶豆、玉米機械化“兩茬平作”演示項目,協助農人進步土地使用率、增加收入,引領種糧大戶調整栽培構造。
在蔡公莊鎮邵印谷物栽培專業合作社的栽培園里,復式工作蠶豆耕種機從田壟里緩緩開過去,旋耕、上肥、噴藥、耕種、覆膜等多道工序就順次完成了。邵印谷物栽培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邵印說,本年,他們預備使用這種機械栽培1000畝蠶豆。“這臺機器全程不需要人工,僅僅跟著加加種子、加加肥料。這一臺機子都干了,削減了勞動力,進步了功率,而且工作起伏增加了。咱如今用這機器頭一茬早播,早播一天能早收十天,二茬能夠趕得過來。兩茬(平作)每畝最少能進步五、六百元錢的收入。”
曾經邵印谷物栽培專業合作社以栽培玉米、高粱、小麥等糧食作物為主。上一年糧食價格不景氣,周邵印有了調整栽培構造改種經濟作物而且測驗“兩茬平作”的計劃。由于蠶豆的生長期比較短,加上靜海區域炒貨職業的蠶豆需求量很大,所以他們計劃第一茬先種蠶豆。區農機開展服務基地順勢協助他們引入了蠶豆、玉米機械化“兩茬平作”演示項目。基地推行科科長孟令宇介紹說:“經過項目施行,引入蠶豆耕種、辦理以及收成的一些機械設備,完成全程機械化,為‘兩茬平作’贏得時刻。”
國內市場上沒有專門用于蠶豆耕種、收成的機械設備,這也是蠶豆玉米機械化“兩茬平作”項目施行中的瓶頸疑問。農機技術人員計劃逐漸引入功用附近的機器進行改裝。孟令宇說:“比如說如今引入的蠶豆耕種機是在花生耕種機的根底上引入和改善的。行距、株距不一樣,耕種密度也要比花生大,改善適當大。如今設備耕種方面還行,持續改善吧,為今后大面積推行打下根底。”
春播以后,農機技術人員將持續引入用于蠶豆灌溉、植保、辦理、收成等工作的機械化設備,而且按照農藝要求對設備進行改造,讓生產過程完成全程機械化。孟令宇說這個項目具有很強的演示推行價值:“很多種糧大戶還有栽培合作社對這個項目適當感興趣。如今栽培構造調整削減糧食作物以后,種啥怎樣種的確是困惑栽培大戶的一個實際疑問。所以蠶豆和全株玉米‘兩茬平作’項目的施行的確有引導和演示的效果。我們一定把項目做好,對今后的栽培起到指導性的效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