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栽培全程機械化成聚點
5月22日,由我國農業大學和北京市通州區主辦的通州第五屆國際都市農業科技節,在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開幕,記者來到科技節現場,一睹科技節上的新科技,在育苗車間、在大田栽培區、在水科技展現區、在西紅柿收成展現區等處,處處都可看到與蔬菜栽培全程機械化有關的機械及樣機,有的早已投產進入使用期間,有的已制造出樣機,還有的正在研制改善期間,蔬菜栽培全程機械化已走上推行之路。
來到育苗車間,工人師傅正在把育苗基質土一鐵鍬一鐵鍬地裝入機器相似“漏斗”的大容器里,基質從“漏斗”底部隨傳送帶進入機器,從機器另一端傳出時,已經成為整整齊齊擺放的小方塊,每個小方塊中心均有一個小洞,工人師傅分批把基質塊放進苗盤,比人工裝苗盤、耕種子的功率大大提高。
技能人員介紹,這臺機器就是育苗機,每個基質方塊上的小洞里已在方才成型基質塊的過程中,機械主動播入種子,每小時可以耕種120盤,每盤上可設置成126—144棵苗,比人工快得多,特別合適育種公司、花卉公司、栽培園等育苗量大的運營主體。
在另一個展廳,記者見到了蔬菜嫁接機器人,在工廠車間中工大家繁忙出產嫁接苗的場景還記憶猶新,嫁接機器人的功率有多高?人工嫁接時,很簡單就可看清操作辦法,而在我國農業大學工學院教授張鐵中演示嫁接機器人工作原理時,一眨眼的時間,一棵苗就嫁接好了。
來到一塊空曠的蔬菜田,多種型號的禾苗移栽機、拱棚覆膜機、智能除草機器人等都在向觀眾展現工作作用。工人坐在禾苗移栽機上,把苗放入傳輸裝置上,苗子就一棵棵等間距種進了田里,有的機械一次可以種兩行、還有的可以一次種四行,記者走近看,很少有空苗的當地。
智能除草機器人,一次可以對三壟禾苗進行除草工作,當遇到苗子時,感應裝置可以操作機械手主動避開,并不會除到禾苗,功率高,省人力。
在西紅柿采摘機器人演示區,機器人的雙眼經過辨認赤色,感應到成熟西紅柿所在方位,感應信號及方位信息傳輸給機械手臂,機械手臂前端有刀片,會把西紅柿柄部剪斷,機械手臂把西紅柿拿到機器人自帶的收納籃中。
溫室大棚中常年接連栽培會呈現輪作妨礙,輪作妨礙發作的最主要危害是土傳病害,也就是土壤中有害微生物增多,常規的消毒辦法以“悶棚”為主,北京中農天陸微納米氣泡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了土壤消毒機,以灌溉水源為“滅菌劑”,使用微納米曝氣技能發生高濃度臭氧水、對保護地內土壤和空氣進行聯合滅菌消毒,可以有用減輕土壤真菌、細菌、病毒等土傳病害的侵擾。
園區現場聚集了100多家涉農公司最新技能設備和200項科研院校專家教授的科研成果,不只有蔬菜栽培所需的機械展現,還包含溫室配套設施、園林灌溉、信息物聯網、農禽商品、植物保護、化肥農藥等。參展公司來自北京、河北、山東、河南、黑龍江省、江蘇、安徽等地,以及日本、韓國、荷蘭、德國等國家。
通州科技節自2011年舉行以來,已舉行了五屆。聚集了來自國內外農業技能、人才,引入國內各大農業高等院校及涉農研究機構的科研項目,推行專家教授科研成果、農業公司自主知識產權商品。經過科技節進行新模式、新理念、新技能、新商品的演示與溝通,推進農業科技推行,股動全國各省市縣現代農業發展。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