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轉型晉級中的湖北作為
農業機械是現代農業的物質基礎,農業機械化(簡稱“農機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根據農業部最新計算的13項農機化開展方針數據顯現,我省有10項進入全國前10名。總結曩昔,展望未來。筆者對省農機局局長劉長華進行了專訪。
1.“十二五”時期,我省農機化開展有哪些名貴的經驗值得整理?
劉長華:一直堅持量體裁衣開拓創新思路,堅持農人為主、社會參加的理念,行政推動、示范帶動的辦法。要堅持量體裁衣,統籌平原湖區和丘陵山區的區域特征,使農機化開展與當地種植制度、作物布局、地形地貌、農機化開展現狀、地區經濟水平和農人經濟條件相適應,探究適合的開展形式和路徑。通過政府引導、廣泛宣傳和對農人的訓練,努力提高農人和各類新式農業運營主體對農機化的認知度和認可度。一起,調集和表現農機公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社會各方力量的積極性。依托強有力的行政推動辦法,集中力量辦大事,不斷加大方針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積極爭取各級政府的支持,將農機化作業從部分行動上升為政府行動。樹立多層次的農業生產機械化示范區、示范點,以點帶面,梯度推動。
2.“十三五”時期,我省農機化的開展要點和首要方針是什么?
劉長華:仔細貫徹執行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加速改變農機化開展方法為主線,執行方針辦法、壯大開展主體、培育人才隊伍、強化效勞支持,推動農機與農藝相交融、農機化與信息化協調互動。我省將首先完成稻麥油全程機械化,全部推動馬鈴薯、玉米、花生、大豆和棉花生產機械化,攻克丘陵山區農機化開展難題,在秸稈機械化還田和歸納利用上完成新作為,推動種植業、畜牧業、漁業、林果業、設備農業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同步開展。
到2020年,全省農機總動力到達5000萬千瓦,單位面積動力投入功率明顯提高,農機原值到達550億元。八大農作物播種收歸納機械化水平穩步到達70%以上。水稻、油菜機械化水平持續在全國堅持前列,秸稈機械化歸納利用率到達80%以上。
“十三五”時期,湖北農機化將在經濟開展“新常態”下完成持續開展,在中級階段向高級階段轉型晉級中完成提質增效,在新式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動中完成全部開展,在中部興起和中三角協同的戰略部署中完成新一輪跨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