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濱州立異棉花全程機械化演示形式
進入7月份以來,各種栽培形式的機采棉在濱州市農機化研究所無棣棉花出產全程機械化高標準實驗演示基地相繼進入花玲期,并呈現出杰出的成長姿勢。
由濱州市農機化研究所承當 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持方案項目——“黃河流域麥棉套(輪)作農機農藝關鍵技能集成演示”、山東省農機配備研制立異方案項目——“根據機采棉的寬幅覆膜等行距精量播種機的優化提高”、參加的農業部公益性職業(農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華北棉區棉花全程機械化關鍵技能及農藝技能研究與演示”在無棣、濱城、沾化等縣區順暢施行,院士的種類、大學的技能、多樣化的形式、強強協作一起推動變成新一輪機采棉演示的亮點。
一、院士的種類:更合適機械化收成
據市農機局副局長成躍樂介紹,新一輪高標準機采棉演示,經過老練栽培形式實驗不一樣種類,老練種類實驗不一樣栽培形式,探究出合適山東棉區適合機采的棉花種類、栽培形式以及各個環節的工作機械。
據了解,本年中心實驗區已確定實驗演示的主打種類11個,以喻樹迅機采棉新品系中915、中棉619、中6913、中棉所50,袁隆平院士的種類機采1號、隆平1號等為主,這些棉花種類具有株型緊湊、莖稈堅硬不倒伏、早熟性好、吐絮會集、對脫葉劑敏感、有利于機械采收等長處。
二、直播、移栽、春播、夏播:演示形式多元
依照密植、化控、機收的全程機械化的高標準請求,在無棣、濱城、沾化基地,經過76cm等行距、66+10 cm、72+4 cm等不一樣形式的演示,栽培密度在慣例的3000株/畝的基礎上,演示5000株/畝、7000株/畝、10000株/畝、12000株/畝等6種密植形式。
三、我國農大:定制田間全程辦理技能
機采棉的田間辦理(植保環節)的機械化施行方案,由我國農業大學團隊量身定制,不只供給苗期、蕾期、花鈴期、后期等辦理的技能規程,并免費供給化控過程的藥劑。
進入7月以來,春播的機采棉陸續進入花鈴期。7月5日,記者在無棣演示基地發現,依照化控的技能規程進行化控的機采棉,現已開端顯現出它們的種類優勢:苗期出苗規整,生育期漲勢較強;植株塔型,較緊湊,第一果枝節位高;莖稈粗大健壯,抗倒伏能力強;葉片深綠,中等巨細;鈴卵圓形,結鈴性強。無棣觀音堂基地,中915種類,5000株/畝,與慣例棉花比較,盡管個頭不高,但均勻每株果枝8-10臺(層),現花鈴十五六個。5000株/畝機采1號,均勻果枝8-9臺(層)、花鈴十二三個。
四、強強聯合:“八仙過海”、一起推動
為推動高標準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演示,市農機化研究所與農業部南京所、中棉所、我國農業大學、新疆農墾科學院、省農機推廣站簽定聯合協議,建立立異協作團隊,融合各方的技能和人才優勢,強強聯合一起推動。
與農業部南京所協作進行育苗移栽機研制、實驗、檢查(已完結),進行打頂機的選型、功能檢查(正進行)。與我國農業大學協作進行全精控、化學打頂劑、脫葉劑等植保化控藥劑的實驗以及高地隙植保機械的選型、實驗;與中棉所協作進行適合機采的種類挑選及其配套栽培技能研究,實驗76cm等行距、66+10cm寬窄行兩種栽培形式。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