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化收割助力海原苜蓿工業開展
近日,海原縣在賈塘鄉王塘村舉行2015年牧草機械化收割演示會,來自我區、山東等地的公司現場演示了苜蓿收割、摟草、打捆等一條龍工作形式,招引了鄰近城鎮的大眾前來觀看。
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到十分鐘的時刻,半畝苜蓿便被大型苜蓿收割機規整地撂倒在地。
王塘村的田鳳蓮家里種了20多畝苜蓿,以往到了收割苜蓿的時節,在外打工的丈夫都要趕回家幫助,不只耽誤務工掙錢,并且收割周期長,苜蓿的營養成分不能有用保留。看完機械化工作演示后,田鳳蓮便購買了一臺便攜式苜蓿收割機。“從前三自個的活本年自個一自個搞定,真是務工務農兩不誤。”田鳳蓮決心滿滿地說。
和田鳳蓮有相同想法的還有李文東,李文店主有30多畝苜蓿,養了10頭牛,是王塘村典型的草畜工業大戶。每年苜蓿收割期也是李文東最頭疼的時分,一家4口齊上陣,也得奮戰近一個月才干悉數收割完。看了當天的機械化工作演示,李文東開了眼界,也想買一臺。
據介紹,苜蓿收割時刻靠前或靠后,都會影響苜蓿的蛋白質含量,安排及時收割是保證苜蓿質量和市場價格的重中之重。
這些年,海原縣大力調整農業工業結構,全縣紫花苜蓿留床面積到達40多萬畝,作物收割不及時成了制約農業工業化進程的瓶頸。本年,海原縣通過公司演示引領,推廣農機補助等方針,逐步完成苜蓿收割機械化工作,助力農業工業化結構調整,完成農人增收致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