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機械化 農耕不折腰
“傳統水稻出產中人工犁田、插秧、收割三個首要環節俗稱‘三折腰’。如今,柳城縣稻農依托全自動育秧機、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烘干機等全程機械化出產,完成農耕不折腰。”6月1日,該縣鳳山鎮鳳山村鄉民陳宇告訴筆者。
陳宇是種糧大戶,本年他栽培水稻300多畝。春耕時節,在自家稻田里,他和老婆忙著往插秧機裝禾苗,禾苗裝好,隨著齒輪的滾動,秧塊被均勻地切割,分別完成分秧、送秧、插秧等環節工作。不一會兒,一行行綠瑩瑩的禾苗就豎立在稻田上。“曾經一個人一天只能插1畝田,如今30分鐘就能插完1畝田,一天下來能插20多畝,兩個人就能搞定。”關于插秧機的高效率,陳宇十分滿意,他說,插秧機一天用不了100元的油費,比請人工合算多了,真實完成既省時省力又省錢。此外,依托收割機和烘干機的協助,在后續的出產環節,陳宇相同輕松,“種好本年的稻田估計能產10多萬公斤的稻谷,收益10多萬元,想想心里都樂開了花。”
相同開心的還有柳城縣古砦仫佬族鄉嶺頭村的鄉民梁壽軍,“盡管我只要一臺機器,但我相同完成了從播種到烘干入庫水稻全程機械化出產。”為梁壽軍完成水稻出產全程機械化“支持”的即是柳城縣農之福農機專業協作社。據了解,該協作社現有社員40多名,具有播種機、收割機、烘干機等設備30多臺。社員能夠貨幣、土地、機具等方式入股,共享協作社里的機械化設備,共同完成協作社的水稻出產。該協作社還為全縣乃至縣外的農戶供給收、耕、播等環節的機械工作服務。
在農機部分的引導和支持下,柳城縣已具有各類水稻機耕、機育、機插、機收、烘干機械7500多臺,建設了6個全程機械化水稻出產基地,成立了4個農機專業協作社,建立了7個育秧工業化大棚,85%農田完成機耕,99%的農田完成機械化收割,完成機械育插秧1250畝。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