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夕蘭:讓南京的港口機械走向國際
“當今真實有價值的立異項目都是硬骨頭。”現任南京港(002040,股吧)(集團)有限公司南京港口機械廠技術管理部部長的沙夕蘭說。從事港機開發研討26年,沙夕蘭用衰弱的身軀帶領她的團隊啃下了一塊塊技術立異的硬骨頭。
1989年,沙夕蘭初到南京港機廠,大多數人都不信任一個剛大學畢業的女同志能在港機這個男子的職業里有所作為。但沙夕蘭卻暗自發誓:“我一定要做好,我一定會做好。”
憑著堅決的毅力和對港機事業的酷愛,沙夕蘭掌管規劃的25噸門機變成職業標桿,她掌管開發的40噸煤炭帶斗門機,創下了國內卸煤炭帶斗門機噸位之最,研制的28噸木片帶斗門機填補了國際港機職業的空白。2012年,沙夕蘭掌管研制的節能環保型1000噸/時接連卸船機,又填補了國內空白。她先后取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江蘇省勞模、長航體系科技成果立異獎等多項榮譽。
經過技術革新,沙夕蘭在港口機械的重量級賽場上屢出奇兵,為碼頭工作功率提升闖出了一條科學之路。現在,港機廠的商品現已賣到了孟加拉國、新加坡、韓國、印尼等國家。沙夕蘭參加開發的商品,累計為企業創造了數十億元的產量,也讓港機廠在短短十數年間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廠一躍變成國內港機制作業的巨子。
“有疑問找沙工”,提起沙夕蘭,許多搭檔榜首反響即是這句話。每逢有搭檔對規劃圖紙發生疑問,一般榜首反響即是給“沙工”打電話,“一般她半分鐘就能給出回答”,因而,沙夕蘭被搭檔們戲稱為“活電腦”。
“活電腦”并非是天然生成的,她每天頻頻地出現在廠里的各個車間和施工現場,問詢是不是有操作疑問,以對規劃圖紙進行修正。只要有休息時間,沙夕蘭就泡在圖書室、資料室,港機廠的每一位員工也都是她的老師。
沙夕蘭在帶領新人上也很有一套,她重視對癥下藥,對青年技術人員實行結對傳、幫、帶。面臨學徒們工作中的一些失誤,沙夕蘭并不嚴苛,但要是態度疑問,她肯定會毫不留情地批評。2011年,南京港成立“沙夕蘭勞模立異工作室”,促進了一批中高級立異人才鋒芒畢露,變成南京地區及港口工作領先學習溝通的聞名渠道。“我的希望,即是讓我的學徒們也能變成勞模。”沙夕蘭說。
現在,南京港口機械廠已變成我國港機制作業三巨子之一。“讓南京港機廠變成國際港機制作基地,讓南京的港機走向國際。”沙夕蘭正一步步完成她的“港機夢”。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