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機械投資歐洲的機遇與風險
發表評論 簡介:歐洲對待中國投資的態度中一向摻雜了太多的限制,盡管債務危機的升級迫使歐洲領導人改變了他們對中國投資的態度,但是中國企業投資歐洲之路也必然不會平坦。
從三一重工并購德國機械巨頭普茨邁斯特、濰柴集團收購意大利豪華游艇制造商法拉帝,到廣西柳工收購東歐最大的機械制造商波蘭hsw,再到國家電網收購葡萄牙能源公司,中國對歐直接投資表現搶眼,歐洲正成為中國資本海外擴張的“樂土”.
歷史的拐點
從歐共體到歐盟,一向有“歐洲堡壘”之稱,對進口貨物和外來投資排斥限制比較多,中國直接投資更是備受排擠。目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多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與中國對外貿易集中于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格局形成了鮮明的對照。2009年末,中國在發達國家(地區)直接投資存量181.7億美元,僅占同期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總額的7.4%.在2009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前20位國家(地區)中,僅有美國、盧森堡、加拿大、德國、英國5個發達國家。
經過次貸危機、債務危機的連續洗禮,歐洲人早已不合時宜的架子難以延續,中國對歐盟直接投資的流量和存量都近乎直線上升,歐盟成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第二大市場。據歷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的數據,2010年中國對歐盟直接投資流量已經從2005年的1.8954億美元上升至59.6306億美元,占當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8.7%;2010年末中國在歐盟直接投資存量已從2005年末的7.6801億美元上升至124.9689億美元,占當年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3.9%.2011年以來,中國企業投資并購歐洲的熱潮更是持續升溫。
對于歐洲,無論是在宏觀層次還是在微觀層次,中國對其直接投資都是有利的。在宏觀層次,除了應對迫在眉睫的財政危機之外,這也是貿易順差回流的好辦法,中國對歐貨物貿易順差格局已經延續20年以上,據歷年《海關統計》的數據,2002~2011年中國對歐貨物貿易順差累計達9181億美元。在微觀層次,歐洲企業被收購可以擺脫企業當前的困境,并得到進入中國這樣一個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更好保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