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機械采棉勢在必行“拾花工”或淡出歷史
10月1日7時許,在新疆石河子市鐘家莊鎮(兵團農八師144團)鄉間小路上,42歲的焦川云和24個拾花工朝棉花地走去,黎明前的黑夜被說話聲、摩托車聲驚醒。
趕到棉花地后,顧不了露水會打濕衣服,焦川云手腳麻利地采摘起來。焦川云的家在陜西渭南市的農村,為了供兩個孩子上學,在40多天前第一次來疆拾棉花。
“有時候覺得累死人了,甚至盼著下場雨能歇一歇?!苯勾ㄔ普f著,雙手一刻沒有停止,上下揮動著采摘棉花,“可是來這里就是賺錢的,哪能歇??!”
當天21時30分,焦川云結束了12個小時的勞作,拾花116公斤。今年的拾花價格高過往年,每公斤漲到了兩元。記者粗略算計,這段時間她拾棉花能掙近萬元。
記者問她明年還來新疆拾花嗎?她笑著說“再看吧”。
新疆是我國重要的棉花生產基地,每年八九月份,和焦川云一樣,數以百萬的拾花工在家鄉收完莊稼之后,從甘肅、河南、四川、陜西和青海等地組成“拾花大軍”來新疆。
然而,隨著全國“用工荒”、工價高、物價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到新疆拾花已不再是“香餑餑”,拾花工難找已經成了普遍現象,機械采棉勢在必行。
據兵團農業局統計結果顯示:采棉機單臺日采收進度可達150至200畝,高峰期一臺采棉機日采籽棉超過4萬公斤,相當于1000個拾花工的勞動量。
也許,不久的將來,“拾花工”這個市場經濟發展中特殊的“職業”,將淡出歷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