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縫制機械產業通過研發求突破
目前,我國縫制機械產業發展站在一個新的轉折點上,技術升級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技術研發創新成為打開行業科學發展的金鑰匙。
所謂“研發”,筆者認為應該包涵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是研究,也就是在縫制機械的結構、工藝、直驅、無油、可縫性、操作性、可靠性、耐久性等方面進行基礎性的研究,最終實現涵蓋所有機種的高速化、自動化、專用化、集成化等的技術解決方案和實現方案的手段和方法。其二是開發,也就是針對用戶的市場需求等研發出相應的縫機機型,例如:平縫機、包縫機、打結機、開袋機、釘扣機、花樣機等。前者是后者的基石,有了強大的研究基礎,整個行業才會走得更好、更遠。
縱觀當前的縫制機械行業,企業都重視開發而輕研究,當某一項新的結構、新技術或者新工藝出現時,本著逐利的目的大家都一哄而上,導致產品同質化競爭加劇,使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受到扼制。
現階段,縫制設備制造日益貼近服裝工藝,對服裝工藝的了解也成了各個縫制設備企業進行設備“創新型制造”的突破口,例如開袋機、門襟機、上拉鏈機、貼袋機等等。通過對服裝工藝的了解,研發出高效、節能、針對性較強的縫制設備也成了目前縫制機械“創新型制造”的熱點。
針對目前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的現狀,筆者建議各縫制機械企業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研發工作:
第一、應該通過校企、院企合作等多種形式大力培養從事縫機研究和開發的專業人員,以改變縫制機械行業專業人員缺乏的現狀。毫無疑問,這一點如僅靠某幾家縫機企業是勢單力薄,力不從心,還需要發揮整個行業、協會的力量,通過合作辦學或通過專業培訓的方式進行。擴大了行業技術人員的隊伍,有了龐大的技術隊伍就不愁誕生不了杰出的行業技術研發高手,實現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第二、各縫制機械制造企業應該改變觀念,加大研發投入。研發過程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任何一點成就的取得,除了研發人員的努力以外,還需要縫機企業大量的物力和財力投入,如在研發的實驗室、測試室等配套工程上進行投入。我們經常戲稱“研發部是燒錢的部門”,這就要求縫制機械企業確定了發展目標和方向,大膽投入,敢為人先。
第三、必須從上到下認識到基礎研發的重要性,切實重視基礎研發工作。我們縫機人加大在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等方面研發投入的同時,踏踏實實地從縫機的結構、工藝性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形成自己的一套核心技術體系,才能創新設計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并通過不斷技術積累,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設計數據庫、縫制機械機構體系等技術研究的基礎,為進一步的創新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四、必須建立良好的市場信息收集體系,建立起研發和市場間的快速通道,提高研發部門對信息的敏感度,把客戶的需求作為我們行動的方向準則。時刻把握住市場的脈搏,研發出市場所需的縫制機械產品。
第五、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可行的研發體系,系統規劃研發方向和研發方案。我們必須組建一支既有研究人員又有開發人員的研發隊伍,用兩條腿走路,讓縫制機械技術的基礎性研究工作也常態化,真正做到研究一代、開發一代、上市一代的良性產品運行體系,使研發工作有計劃、有步驟的有序進行。
目前,很多國內縫機企業已經引進了先進的研發體系。作為國內縫企我們可以參照自身的情況量身訂做,找到符合自己情況的體系。同時,也可根據自身特點自我創新建立符合自身情況的研發體系。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縫制機械產業發展站在一個新的轉折點上,技術升級才是打開行業科學發展這扇大門的金鑰匙,而量能的堆積勢必引起質變,我們只有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通過對研究和開發工作從意識到體系建設的全面、多方提升,才能將我國從縫制機械行業制造大國建設成為制造強國、創造強國。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