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升級助力工程機械市場結構調整
在2010年的中國,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受到了較多的關注。而工程機械,作為排放大戶,在2010年也作出了努力,努力跟上國家政策的腳步,努力實現節能減排,目前我國有不少企業已經開始研究并取得了成績。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賀在華指出,工程機械已經進入升級的高峰期,在國家環境政策緊縮的情況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面臨眾多挑戰。盡管國內產品的性價比已經得到大多數國家的認可以及推崇,但是隨著產品的不斷升級,市場對產品性能的要求會逐步走高。目前,大型化、高端化產品的確是眾多企業的發力點,此類產品也是龍頭企業的標志性產品,是大型企業投入較多的板塊。
短期內這種趨勢或許會一直延續,但是當大規模的基建速度放緩,工程機械的受眾面將會得到不同程度的調整,以技術為導向的大型產品的市場空間可能會受到壓縮。相應的,以專業化、精細化為導向的產品的市場空間可能會膨脹。所以,能夠做到更專業的企業升值空間更大。未來,數字化、智能化的趨勢將是大多數行業發展的方向,工程機械行業也不例外。
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機械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未來工程機械行業將出現兩個主要的戰略群體:提供全線產品及服務的通才型企業和細分產品或市場的專家型企業。未來企業的發展目標是面向自然環境實現和諧發展,借助各種技術對制造模式、制造資源、制造工藝、制造組織進行不斷立異,使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不產生環境污染或環境污染最小化,資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終極實現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協調化。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對工程機械市場而言,利用低碳綠色創造技術,生產出節能、節材、高效、低污染,低排放的產品才是符合市場預期的。企業在不斷地發展中也應借助市場的東風,提供滿足用戶需求的高效、高參數化、集成化和柔性化的裝備和生產線。隨著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的發展,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生存空間愈見狹小,因此,以自身轉變加速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是工程機械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