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農業機械化深入多個領域 給力“十一五”
到2010年末,阜新市農機總值達到14.7億元,農機總動力達到191.7萬千瓦,全市農田作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0.2%。過去的幾年里,阜新市農機事業不斷發展壯大,農業機械廣泛應用,有效增加了農業的科技含量,提高了資源利用轉化率,保護和改善了生態環境,提高了全市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業機械化已經由單一的大田作業向經濟作物、設施農業、畜牧養殖、林果業、農產品初加工等多個領域拓展,使阜新市廣大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在阜新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農機化水平大幅提高
阜新市農機局積極爭取并充分利用國家農機具直補政策,積極組織和引導農民購置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極大地激發了農民購機、用機的熱情。“十一五”期間,全市累計爭取各項省以上農機專項補貼資金2億多元。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超過1.2億元,帶動農民投入2.8億多元,購置各類拖拉機及機具2萬多臺套,受益農戶累計達到1.2萬多戶,全市農機裝備水平和作業水平顯著提升。阜新市農機化事業實現了平穩、快速發展。目前,三分之二以上的農業生產活動已經由農業機械來完成。先進的機械化生產方式正在加速替代落后的傳統的生產方式,農機化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服務體系不斷加強
近年來,全市各級農機部門更新觀念,創新機制,積極推行以民營為主、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農機服務新體制,重點加強了市、縣區農機示范基地和農機服務中心建設,努力構建農機服務體系新框架,促進農機服務向專業化、社會化、市場化發展。
阜新市農機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多項優惠政策,狠抓農機維修、作業、銷售三大市場建設,大力培育、扶持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加快了阜新市農機事業的發展,并在科技服務、人員培訓、購置補貼、項目實施等方面大力扶持了民營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機科技示范大戶,涌現出一批像申博公司、森茂農機合作社、富民農機合作社、國民農機合作社、強盛農機合作社等10余個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機專業服務組織。2006年,阜新市僅有農機作業服務組織2個、人員50人。如今,全市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已經達到16個、人員達到152人。其中,擁有農機原值50萬元以上的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達到6個,擁有農機原值在50萬元以上的農機大戶23戶,擁有農機原值在
20—50萬元的農機大戶141戶。全市有各類農機維修網點717個,農機供油、銷售等各類網點85個。全市現有農業機械化示范基地5個,其中遼寧申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是全省10個農業機械化示范基地之一。農機服務組織的不斷完善,為阜新市農機化事業不斷向前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農機技術推廣碩果累累
農機部門緊緊圍繞全市農業結構調整,加大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研發和推廣工作力度,農機科研與推廣水平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先后實施推廣了機械深施肥及機械覆膜技術、機械收獲及秸稈直接還田技術、小麥全程機械化綜合技術、行走式節水灌溉產業化示范技術、玉米聯合收獲技術、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和花生全程機械化技術等10余項先進的農機新技術。
特別是阜新市的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工作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并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市農機局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支持下,省農機局連續兩年在阜新市實施“百萬畝農田保護性耕作整體推進”工程,落實資金4000萬元,占全省的一半。2010年,阜新市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將達到120萬畝,再創歷年來新高。“十一五”期間,全市累計實施機械化保護性耕作489.04萬畝,促進糧食增產30.3萬噸,增加農民收入4.2億多元,節約投入1.2億多元,節本增效總額達到了5.4億多元,而且有效減少了農田水土流失及揚塵,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阜新市的保護性耕作發展在全省乃至全國均處于領先地位.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