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十二五戰略規劃 企業爭相布局
基于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未來前景的看好,一些工程機械企業都陸續推出了自己的“十二五”規劃。徐工集團、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均規劃在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以上,柳工股份和山東重工集團則將2015的銷售目標定為500億元。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賀在華指出,2010年中國工程機械市場一枝獨秀,遠遠超出市場預期,這為并沒有復蘇的國際市場帶來了一道曙光。十二五期間,中國市場被寄予厚望,有望成為帶動整個國際工程機械市場復蘇的領頭軍。緣于對行業前景的看好,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加大馬力,期望在十二五期間實現業績的高速增長,并在某些領域取得一定的突破。
基礎建設是帶動整個工程機械行業需求的基礎,十二五期間,高鐵建設將迎來歷史性的增長機遇,獲益于新能源及清潔能源的需求,核電、風電、水電都將高速增長,上述行業都將為工程機械行業帶來最直接的利益。我國工程機械目前的出口市場主要為資源型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隨著產業進一步發展,出口方向有望得到擴大與調整。
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機械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業績高速增長主要是受修路、土建等基建項目拉動。綜合運輸體系的“十二五”專項規劃初步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建成4萬公里快速鐵路網,這些項目都需要大量工程機械。工程機械行業作為我國優勢制造業的代表,成長空間仍然很大,城鎮化進程、產品線延伸和海外市場需求增長都是行業增長的三大動力來源。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盡管國內企業都對市場抱有良好的預期,但是潛在的威脅依然存在,首先是出口市場的環保障礙,是否會影響我國整機出口情況;其次,當價格戰漸漸失去優勢時,國內企業能否迅速承接技術戰;再次,盡管目前國內工程機械行業關鍵零部件的市場已經接近啟動,但是市場的培育究竟能不能跟上整個行業的進度,值得引起重視。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