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鳥”如何能騰空起飛?專家認為目前難實現
你見過能像鳥兒一樣通過撲閃翅膀飛行的類鳥飛行器嗎?昨日,深圳男子周躍平帶著其歷時四年自制的“機械鳥”的設計圖紙和錄像資料走進珠海航展,向觀眾和參展商推銷自己的“創意”,并四處尋找專家拜師,希望提高技術,爭取讓這只無法離地的“鳥”在年底騰空而起。然而,不少專家看完周躍平的創意后都搖頭說很難實現。
為減耗造出機械鳥
“哎呀,從未見過這樣的飛行器?”、“你這個能飛嗎?”……昨日上午,42歲的周躍平帶著自己苦心研制的機械鳥的圖紙和錄像在珠海航展館內挨個展商派發資料,希望找到“伯樂”,但很少有人搭理,人們更多的只是好奇。
周躍平曾干過汽車設計師、快速艇設計師,他一直夢想能發明一種最經濟的飛行工具,以最低的能量飛行最遠的距離,且能在各種環境下起降。最終,周躍平從鳥兒身上得到啟發,他說,比起鳥兒,現在流行的飛行器如噴氣式飛機、直升機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方式,很多能量白白損耗掉了,導致飛行效率低下,自己希望能填補這一世界空白。
機械鳥至今無法離地
2006年,周躍平開始研制類鳥飛行工具,今年,這款外形奇特的機械鳥終于出爐,然而11月15日的首次試飛,機械鳥卻失敗了,周躍平發現它根本無法離開地面哪怕一毫米。盡管如此,他依然堅信自己的發明是可行的,遂將機械鳥拍照并錄像后,跑到航展來推銷創意,尋找志同道合者,同時趁機向出席航展的航天航空專家“取經”,“我要爭取讓這款飛行器在年底前順利升空”。
“機翼是普通的帆布,發動機也是便宜貨,整個飛行器成本只要一二千塊錢,算上前后四年的研發成本也只要幾萬塊”,周躍平說,根據自己首次試飛的記錄,機翼每分鐘能撲動60下,是他目前所知類鳥飛行器中撲動頻率最快的。他相信,如果機翼撲動的頻率更快,升空將不在話下,而屆時,這款飛行器有望投入市場,成本也許只要一兩千元,大部分人均能消費得起。
周躍平告訴南都記者,自己已經為這款飛行器申請了專利,估計很快就能批準。
專家意見
現有技術難以實現
對于周躍平的創意,專家們并不看好。一位出席航展的專業人士表示,自古以來,就有人不斷從鳥類的飛行中得到啟發,試圖造出通過撲閃翅膀進行飛行的工具。1804年,英國人喬治·凱萊曾做過類似的努力,但他失敗了。無數人此后也展開了研究,但至今進展甚微。他認為,要想制造出能夠載人的通過撲閃翅膀來飛行的工具,依現有的技術條件還十分困難:“這并非簡單將小的類鳥飛行器放大就行,還牽涉到諸多學科和一系列復雜的問題,周躍平的創意很好,但很難實現”。
“機械鳥”檔案
根據其提供的設計圖紙和錄像資料,這款飛行器外形古怪,由很多細小的鋁合金組成,中間有一個軸承,左右各綁著一對類似翅膀的東西,翼長3.2米、翼翅寬0.8米,機重30公斤,由一個小型的航空發動機驅動。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