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機械制造業信息化發展戰略及意義
機械制造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伴隨經濟全球化,我國正在成為世界機械制造業的中心,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機械制造業不僅制造工藝裝備陳舊、生產自動化技術落后、企業管理粗放、缺乏自主創新產品與先進技術等,而且在快速、高品質、低成本,以及優質服務方面也有較大的差距。因此正確分析我國機械制造業的品牌優勢、技術優勢和成本優勢,并依據不同類型制造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提出制造業的信息化戰略對策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機械制造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我國機械制造業正在面對龐大的內需市場和更為開放的國際市場,正在成為全球的機械制造基地。依靠資源消耗、低勞動力成本的機械制造業是難于維持可持續發展。因此缺乏自主創新技術與品牌的機械制造企業,迫切需要改善自己的競爭環境,才有可能使我國從機械制造大國逐步發展成為制造強國。我國機械制造業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國際市場競爭提出的挑戰:
一是快速方面,國際國內消費者的需求日益個性化,龍頭企業紛紛實行“零庫存管理”以降低庫存風險,而這些庫存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向配套廠家轉嫁。這也就對制造企業提出了更加苛刻的條件:訂單交貨期更短,數量更少,品種更多。市場對制造業提出了新產品推出速度和訂單交貨速度“更快”的嚴峻挑戰。
二是高品質方面,許多機械制造企業紛紛致力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對品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常常形式多于實質,尤其在許多細節方面做得不夠科學合理。如面對產品價格不斷下降的壓力,制造企業往往采取盡可能降低產品制造成本,這往往帶來產品質量的下降,增加產品的維修和服務成本,隨著客戶對產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則影響客戶滿意度。
三是成本控制方面,我國機械制造業依靠低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成為制造大國,但這種優勢屬于相對優勢和短期優勢,因此,如何通過成本控制和提高生產效率建立機械制造企業持續的價格競爭優勢,就成了制造企業必須解決的問題。
四是優質服務方面,大多數機械制造企業領導的觀念還停留在重銷售產品,輕銷售服務,這就象不進行診斷就亂吃藥一樣,是十分可怕的。因此必須通過市場調查,根據市場需要決策新產品研制與開發,通過售后技術培訓、維修服務來診斷產品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通過提高企業的服務質量,以增強企業的誠信度。
二、我國機械制造業信息化發展戰略及意義
隨著國內大多數機械制造行業產品供大于需,我國機械制造企業已逐步過渡到以銷定產的銷售模式,通過滿足客戶需要的產品和服務而獲得利益。然而,現階段我國不少機械制造企業追求的目標只是自身利潤最大化,這種短期目標容易導致企業戰略和行為的“短視”,而幫助客戶實現價值最大化是現代企業的追求目標。制造企業應將企業、供應商和用戶作為利益的共同體,通過高效有序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和先進的信息技術,吸引、獲得、留住和發展有價值的客戶,并與其保持終身的互動協作關系,了解并有計劃地滿足其需求,最終實現企業與客戶雙贏。只有機械制造業信息化工程中價值鏈的每個要素都能夠贏利,整個價值鏈才能夠持續發展。因此,我國的機械制造業應該形成互利的良性競爭環境,共同維系整個機械制造業的健康發展,實現多贏的良好局面。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