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機械師”遺憾沒有“用”起來
走進紹興縣福全鎮勝利村毛家自然村何榮昌的家,你就像走進了一家小型的機械廠,機床、設計圖紙、測量工具等等一應俱全。“我不到20歲就開始擺弄這些東西了,40多年過去了,我從沒和這些老伙伴們分開過。”何榮昌邊說邊神秘地把記者引進里屋,指著一張鋪了細花布的圓桌說:這是我的最新發明,‘特色自動旋轉美食桌’”。
從構思到制圖,到眼前的成品,何榮昌談起“特色自動旋轉美食桌”來,有說不完的話。“我們一般出去吃飯,桌上都有一個‘小轉盤’,要吃什么菜,只要轉一轉就可以了,但我慢慢發現,有時候一個人想夾菜,另一個人轉走了,這樣的‘尷尬’場面并不少。于是我在想,怎樣才能讓‘小轉盤’自動化,而且轉起來能如人意。”從去年開始,何榮昌的腦子里就一直對“小轉盤”念念不忘,直到去年7月,一場小車禍讓他不得不在家中休息。身子是歇著了,可他腦子里卻轉個不停,于是第一臺“特色自動旋轉美食桌”誕生了。記者看到,只要輕輕一按遙控器,圓形玻璃就自動轉起來,而轉動的快慢可以直接用手去撥動,不去撥動它,它就按照原本的速度逐漸轉動。
何榮昌的妻子笑著說:“我們的那對兒女都笑著說,老爸像劉謙呢,劉謙能把手從玻璃桌子上穿過去,老爸則能隨意‘指揮’玻璃桌,哈哈。”
記者在“特色自動旋轉美食桌”旁看到了一個紅色包裝盒,原來,何榮昌雖然沒上街“吆喝”美食桌,但已有一些人慕名前來購買,美食桌已賣出了七八張。有關方面正在為他申請專利。
妻子對于何榮昌的發明早已“見怪不怪”。從35歲開始,何榮昌看到爆米花機和膨化機,就想著回家自己琢磨出一臺。后來真的造出了“爆米花機”,兒子女兒樂呵呵地吃上了用機器爆過的玉米和年糕等等,還拿到學校里給同學們嘗,著實驕傲了一把。這么多年來,他先后造出了“一噸吊機”、“小型搬運車”、“育秧工廠”、“軸頭裝卸車”和“打粉機”等等,在四鄰八鄉已是小有名氣的“平民發明家”。
何榮昌今年已有60歲。他讀書不多,發明創造全靠興趣和愛好,當然還有刻苦鉆研的精神。現在,兒女們都已長大,要他停下來歇一歇,但他還是去了一家工廠,干的還是修理機械的老本行。“只要一天能干活,我還是喜歡和這些鐵家伙打交道,看著它們特別親切,也有助于我琢磨事情。”比如發明那臺“一噸吊機”,他是看著工人們在搬運時那么吃力,遂動起了腦筋,想著要是有一臺吊機直接進車間,把貨物一抓就抓起來,然后安放到車間的各個角落,那該多好。于是回家畫圖紙搞設計,然后是到廠里制作。一個星期后“一噸吊機”新鮮出爐。
老何說他心里還有樁“憾事”。一對兒女都是大學生,女兒畢業后在杭州工作,兒子即將畢業,但一個學的是外貿,一個學的是信息工程。“我最大的心愿是能把自己的本事傳下去,更想把這些創造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