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諸城:煙農聯手走機械化道路
為進一步提高黃煙生產機械化水平,諸城市引導煙農走機械化種植道路,逐步推廣蓋膜、施肥、采摘等機械,推進煙草生產機械化。
黃煙是諸城市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年種植面積達15 萬畝,但長期以來一直采用傳統的人工生產方式,特別是移栽環節勞動強度大,用工用時多,且難以保障栽培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黃煙的可持續發展。該市成立了首家專門從事煙葉機械化服務的農機專業合作社。機械化耕作不僅有效地降低了煙農種煙勞動強度,而且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促進了煙葉生產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
農場經理王春勝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機械化帶來的好處,他告訴筆者:以前種煙基本上是人工操作,勞動強度大,用工多,所以煙農都不愿種了。現在大不一樣了,一臺噴藥機每天可完成噴藥100畝,而且噴得勻、噴得透,大大提高了病蟲害防治效果。一臺拔煙秸機每天可拔煙秸50多畝,拔煙秸、滅草、松土一次性完成,使煙葉生產更省時省力,大幅度降低了生產成本。據悉,該煙場實現了從滅茬、施肥、除草、覆膜、移栽、噴藥等全程生產機械化。
據諸城市農機部門負責人介紹,旭日農機專業合作社由5位社員共同出資,現有機械45臺套,承擔著煙葉農場1467畝黃煙機械化作業管理,該合作社以推動黃煙生產機械化技術的發展為立社之本,依托農業機械成立了各種專業隊,對內以優惠價格為本社成員提供黃煙機械化生產全程服務,對外拓展農作物耕作有償服務范圍,承擔周圍6000多畝農田的“訂單”耕作任務。
諸城市把發展各類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整合農機資源,活化農機經營形式,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的一項重要舉措,目前已注冊成立各類農機專業合作社88家。通過合作社使各項農機化政策法規得到有效地貫徹落實,同時為農機安全生產、農機化新技術推廣、農機跨區作業、農機技術培訓等業務工作的開展,開通一條快速便捷的新道路,有力地推進了全市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快速發展和農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