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鄉糧食收割機械化服務體系再“發力”
近日,筆者在崇福鎮新益村“糧食收割機械化服務體系”村級聯絡站看到,信息員雙手飛快地在電腦鍵盤上敲打,忙著輸入近期該村晚稻收割相關信息,最后鼠標一點“發送”按鈕,信息內容就被上傳到“嘉興市農機作業服務直通車”網絡系統中,方便快捷。
以往,我市本地收割機擁有量比較低,每年可出勤的收割機不足50臺,無法滿足全市晚稻的機械化收割需要。雖然外來收割機數量不少,但由于沒有很好地進行管理,常常出現信息不對接現象,有需要的農民找不到收割機,而外來收割機又找不到活干。或者在某一區域內又“機滿為患”,發現惡性競爭。針對這些問題,我市農機推廣部門從2005年開始,著手建設糧食收割機械化服務體系,加強對跨區作業收割機的管理和服務。
“今年,我市進一步建設和完善了糧食收割機械化服務體系。”市農機服務站副站長徐東海說,其中,在信息服務方面,完善與提升了信息平臺的服務范圍和功能,將“農機作業服務直通車”的應用從原來的79個村,擴大到了169個村,全面覆蓋了全市的種糧村。至此,服務體系三級站已全部實現收割信息網上實時傳遞,有效提高了農機社會化服務效率。
“這個網絡服務系統用處可不小。”崇福鎮新益村聯絡站責任人沈國良說,在現在晚稻收割前的這段時間,村級信息員會對本村的晚稻種植面積、收割時間、需要引進收割機數量等信息進行統計,并及時將信息向鎮農經中心報送,由市、鎮兩級相關部門根據這些信息,統一安排和調度收割機;收割時,每天會把收割進度、收割機缺口等信息上傳,以便于市、鎮農機管理部門統計處理。配合該系統,該村還組織了全村12個村民小組長,擔任外來收割機服務的接待員,將信息服務延伸到“最后一站”.
同樣,我市近期還加快了收割服務經紀人隊伍建設,以加強村級聯絡站的服務能力。經過多次培訓,57名學員全部獲得了國家頒發的農產品經紀人職業資格證書。這幾天,高橋鎮高橋村收割服務經紀人沈亞萍又開始忙碌起來。“我自家有一臺收割機,專門幫助本村的糧農進行晚稻收割,現在,我又和安徽、江蘇等地的糧食收割服務隊取得了聯系,早早地把村里今年晚稻收割活兒安排妥當了。”沈亞萍輕松地說。
據了解,今后,我市糧食收割機械化服務體系建設將嘗試行政事業組織或集體與市場化中介服務組織相結合的路子,在確保糧食收割環節機械化穩步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向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發展。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