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行業企業不良資產問題分析
隨著中國基礎建設持續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工程機械制造業由于提供基礎建設所需要的設備迎來了持續10年以上的黃金發展時期,14家主要的工程機械上市公司的良好經營就是最好的例證。這14家上市公司中,最多的一家公司年銷售額達到150億元人民幣左右,其它的工程機械上市公司年銷售額大都在30億至60億元人民幣之間。在今年最新推出的全球50強工程機械制造業中,中國有6家企業位列其中,中聯重科在6家中位于靠前位置。
無可置疑,中國工程機械制造業中的14家上市公司,都在自己主營業務,即工程機械的制造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和壯大。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是主流方面,是積極的一面,但我們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不得不指出,相當部分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存在很多不良資產,這些不良資產數以億計,有些企業的不良資產甚至超過10億元人民幣。這些不良資產主要由應收賬款和回購設備兩部分組成。
應收賬款是目前國內信用環境不佳情況下,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其存在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國家花很大力氣來清理三角債,動作不小,但結局卻是不了了之,可見難度之大!時至今日,我們仍然沒有辦法解決這一困擾企業和社會發展的痼疾。此問題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暫且不論。本文想就企業以回購設備形式存在的不良資產的處理談談自己的看法,分別從回購設備不良資產的產生、不良資產的成因和影響、不良資產的出路等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設備不良資產如何產生
為了便于說清楚企業回購設備不良資產產生的原因,我們先看看工程機械銷售的銀行按揭是怎么做的。首先買受方(客戶)首付30%給出賣方(企業),并將所購設備交銀行做抵押;然后出賣方要替買受方提供回購擔保,并在銀行替買受方交8%的保證金;銀行通過對買受方的資信審查后即可辦理貸款所需手續;做完手續,銀行即將其余的70%貨款打入出賣方帳戶,此時,出賣方收到了100%貨款。買受方收到出賣方提供的設備,按揭手續過程就算辦完了。之后,就進入了買受方1到3年的還款期,即買受方每月向銀行還本付息,如果違約,不能按時足額向銀行還本付息,銀行就從8%的保證金中自動扣除,如果買受方連續3個月都不能按時足額向銀行還本付息,銀行就要求出賣方對設備進行回購,也就是說,由出賣方替買受方還清整個還款期的所有本息,這樣銀行就完成了它的人民幣增值過程,之后,設備所有權由銀行轉到出賣方處,由銀行配合出賣方收回買受方手中的設備。
出賣方由賣出設備到收回設備,被稱作“回購設備”。在這個過程中,銀行的利益得到了充分的保證,回購發生的越早,銀行收回貸款本息的時間越短,買受方由于在一段時間內不交銀行本息又掌握著設備繼續創造效益,故短期內買受方也是有利可圖的。那么,究竟誰的利益受到了傷害?答案是:出賣方的利益受到了傷害。出賣方利益受傷害的程度取決于出賣方本身對設備殘值的處理和利用的程度。如果處理和利用的得當,出賣方也可獲利;反之,受損失大的當屬出賣方了。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