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十萬畝水稻實現全程機械化種植
昨日,記者從銀川市農牧局了解到,銀川市通過引導土地經營權合理流轉的方式發展集約化農業,使10萬畝水稻通過“托管”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種植,提高了土地效益及產業化程度。此舉目前走在了全國前列。2005年,賀蘭縣農技大戶楊金平聯合同村6戶農技大戶和種糧大戶,在銀川市率先成立了賀蘭縣金貴鎮優質稻麥產銷合作社,在耕地經營權不變的前提下,推行“合作社+農戶+基地+龍頭企業+科技服務”的模式,農戶每年只需向合作社繳納160元“托管費”,即可獲得從整地到收獲的全程式機械化服務。由于機械化作業極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有效降低了農民勞動強度,受統一托管的耕地平均每畝比散戶增收500元左右。目前銀川市類似的合作社已發展到20個,10萬畝水稻實現了全程式機械化服務。
同時,銀川市出臺了《關于促進糧食生產現代化的意見》等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販運大戶、外地客商到農村創業。如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糧食規?;洜I面積達到100畝以上的個人或組織,一次性給予1萬元獎勵;對與農戶簽訂訂單農業面積達到5000畝以上、收購價格比市場普通價格上浮10%至15%的糧食加工企業,一次性給予3萬元獎勵;購買冷藏車等設備的企業,給予40%的補貼。另外為設施園藝大棚發放產權證,作為抵押物可在信用社貸款等,這一政策在全國都不多見。
而農業產業大戶通過“直接租用”、“反租倒包”等形式承包農民土地后,著重建設高標準、規?;O施園藝基地及休閑觀光農業。目前,銀川市通過上述方式實現了4.1萬畝土地的流轉,已形成小任果業等79家土地經營大戶。農業產業規?;粌H開拓了農產品外銷市場,而且使農民在獲得穩定的土地租金后,又獲得了在農業經營公司打工的雙重收入,一舉多得.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