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刺繡機械產業怎樣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縫制機械產業正處于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今年上半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各項主要經濟數據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增幅更是七年內首次出現了負數。而作為以往增幅較大的刺繡機產量下降至2.7萬臺左右(其中,單頭刺繡機產量同比下降35%,多頭刺繡機產量同比下降40%),行業形勢嚴峻。
對此,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秘書長楊曉京撰文對產業形勢進行了深入分析,并認為,以諸暨為代表的我國刺繡機產業既面臨挑戰同時又蘊涵著機遇,要想持續發展,就要堅定信心、科學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最近10年,隨著世界范圍內產業梯度轉移和加入wto后中國服裝工業的發展,我國刺繡機產業取得了較大發展。2007年,全國刺繡機產量約8萬臺,比1997年增長了6.5倍(其中,單頭機增長了4.1倍,多頭機增長了13.6倍);刺繡機出口金額3.1億美元,比10年前增長了32倍。
在這一進程中,浙江省諸暨市的刺繡機企業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以產業集中、配套齊全、產品特色鮮明的特點逐步形成了行業特色區域,產量超過了全國刺繡機總產量的50%,飛鷹、盛名、大宇、越龍、信勝等一大批骨干刺繡機制造企業重視科技研發,著力提高產品質量,大力開拓海外市場,在我國刺繡機行業中發揮著重要的示范作用、龍頭效應和輻射功能,對樹立國產刺繡機的整體品牌形象,提高我國刺繡機產業競爭優勢,促進區域經濟和行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當前,我國縫制機械產業正處在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今年上半年,刺繡機產量下降至2.7萬臺左右(其中,單頭刺繡機產量同比下降35%,多頭刺繡機產量同比下降40%),行業形勢嚴峻,但筆者認為,既面臨著挑戰同時又蘊涵著機遇,刺繡機產業要想持續發展,就要堅定信心、科學發展。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制定合理的發展戰略
從1987年第一臺國產電腦刺繡機誕生,至今短短的20年間,我國的刺繡機工業已具備了一定規模,全國具有500臺生產能力的刺繡機生產企業達到了近100家,其主要分布在浙江、北京、上海、湖北、江蘇、山東等地區,與之相配套的零部件企業也達到400多家,年產量近8萬臺,占全球總產量的80%,年銷售額超過40億元,年出口額達3億美元。由于電腦刺繡機的使用范圍在不斷擴大,未來發展潛力還是巨大的,預計到2010年,全球電腦刺繡機需求量仍將保持在8萬~10萬臺,銷售額將接近100億人民幣。
目前,我國平繡技術日臻成熟,國產產品性價比方面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進一步做好相關服務,在國內外市場上還是有相當大優勢的。同時,針對世界刺繡機技術的發展趨勢,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在《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了“發展組合式刺繡機,發展特種刺繡機系列產品”的要求,刺繡機生產企業應及地時調整發展戰略,在提高刺繡機綜合利用能力上下工夫,加快特種機的研發,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搶占市場先機和技術制高點。
以產品研發為助力
推動產業升級步伐
目前,國際市場上生產電腦刺繡機的著名企業有日本的田島、百靈達、兄弟、幸福、豐田,韓國的日星,德國的zsk、ksm,美國的melco等企業,它們占據了幾乎全部的高端市場份額。我國制造的電腦刺繡機以低成本參與國際競爭,產品仍停留在低附加值的層次上,國際市場價格僅為國際品牌的30%,在轉速水平、穩定程度、使用壽命、繡品質量等方面同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