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農場八年機械采棉32.9萬畝
8年推廣機采棉種植方式94.5萬畝,實現機械采棉32.9萬畝,比人工采摘節約資金近百萬元。”8月10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新湖農場農業部門獲悉。
新湖農場種植棉花已有30多年時間,年種植面積達到30余萬畝。
棉花生產從播種到收獲機械化程度已達80%以上,唯有打頂和采棉依賴人工,特別是棉花采收,一到拾花季節,新湖農場干部、職工齊上陣拾花,除此之外,每年還要從內地雇3-4萬名季節工來場拾花。不僅帶來諸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難題,而且造成收獲時間長,成本高,效益低,拾花品級受到影響,同時造成每年的棉花因收獲不及而浪費嚴重。
為減輕拾花勞動強度,提高采棉質量,同時實現精準收獲,2000年,兵團通過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新湖農場完成引進進口新型采棉機采棉加工試驗,進口采棉機有2臺,當年種植適合機采面積678畝。一年的使用,充分體現采棉機工作效率高,采摘質量好。2001年,新湖農場機采棉種植3.4萬畝,機采 2.2萬畝。2002年機采棉種植6萬畝,機采2.1萬畝。 2007年機采棉種植20萬畝,實現機采16.06萬畝,8年累計推廣機采棉種植方式94.5萬畝,實現機械采棉32.9萬畝。
8年推廣機采棉技術,新湖農場一次性平均采凈率達到90%以上,比人工采摘每公斤節省0.13元,每畝節省人工拾花費42.9元。1臺采棉機秋季按采收4000畝計算,一年僅拾花費一項,1臺采棉機可節省17.16萬元,還基本杜絕了異性纖維混雜等問題,解決了紡織企業原料質量難以保證的難題,產生可觀經濟效益。
目前,全場已有進口采棉機7臺,有機采棉加工生產線7條,一二級皮棉品率達54%以上,甚至高于人工采摘皮棉品率。
雖然機采棉是一項技術含量高,涉及面廣,資金投入大的系統工程,但通過八年的試驗、實踐和總結,新湖農場在機采棉的行距配置、栽培管理技術、脫葉催熟、機械采收等技術已基本成熟,已形成了一整套機采棉農藝栽培、機械采收、加工等技術措施。今年新湖農場27萬畝棉花中,20萬畝棉花將實現機械采摘。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