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農機局農業機械化質量調研組來我市開展質量調研
7月29日上午,省農機局王愛軍副局長、科教處朱虎良處長一行來我市進行農業機械化質量調研。這次調研,主要是對我市近年來農業機械化質量工作現狀、農機化質量管理工作措施、農機化質量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問題和如何進一步加強農機化質量工作進行詳細摸底調查。
市農機管理中心劉宗仁副主任首先就我市近幾年來開展的農業機械化質量管理方面的工作向調研組進行詳細匯報,他總結了咸陽市農機部門開展此項工作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從農機質量管理、農業機械質量、服務質量以及農機維修質量等四方面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加強農機質量監督管理機構、保障工作經費、制定質量監督各類標準規范和加強技術培訓等方面建議。
同時,市農機管理中心樊春輝主任強調指出,省局調研通知下發后,咸陽市立即下發通知,要求各縣市區立即開展調查活動,并反饋調查信息。從目前情況看,(一)農機具質量問題不容樂觀。一是隨著近兩年農機購置補貼范圍和數量逐年增大,小型農業機械的產品質量、二十五匹馬力動力機械的零配件質量令人擔憂。二是生產企業為了追求生產效益和利潤,小型機械的組裝方式和機械部件的進貨渠道令人擔心。三是耕作機械的質量有待提高。農民經常會因為精量播種機械播種不精量、出現卡帶、斷帶以及播種齒輪易斷裂而傷腦筋。四是部分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安全防護設計不合理,防護措施不到位。有些地區出現農民在秸稈綜合利用機械作業時,因機械安全防護部件質量不合格而導致安全事故發生。同時,因為購買零配件不方便,農機戶因為經常更換機械零部件耽擱農時,給農民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二)農機質量監督機構體制不順,沒有執法權。近年來群眾投訴意識提高,自我保護和維權意識加強,農機質量投訴電話越來越多。但是農機質量監督投訴部門應訴后,由于沒有處理權,只能協調糾紛,直接影響農機部門的聲譽。(三)應加強農機企業對購機農戶的培訓工作。隨著新技術新機具推廣力度加大,農機生產企業應加強對購機農戶進行機械原理、機械操作和簡單機械維修的知識的培訓,否則,容易引起農機質量問題。
省局王愛軍副局長聽完匯報后指出,咸陽市近幾年農機化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一是咸陽市農機部門超前謀劃、成立科室、定崗定編,專人負責,使此項工作開展的很具體、很扎實。農機質量監督工作從機構的設置、工作的開展、人員的配備等都走在全省的前列。二是要切實把農機具質量跟蹤和質量投訴工作納入議事日程,要把如何抓好農機質量監督工作,切實保護好農民和機手的合法利益是當前工作的首要任務。同時,要對作業質量標準、產品質量標準等進行明確和完善。三是要進一步加大農機培訓力度,各級農機管理部門尤其是農機生產企業一定要加強對農民機手的機械常識理論和安全操作技術培訓,切實保障農民生命財產安全。對于發現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我們回去后加以整理,制定切實有效方案,為今后工作更方便開展提供政策保障。
29日下午至30日,調研組一行在市農機中心劉宗任副主任的陪同下赴我市涇陽、三原兩縣開展調研.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