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津農業機械化解放勞力10余萬
近日,時集鎮大曹村72歲的農民尤春海,手扶著一臺多功能機動耕播機在玉米田里邊耘地邊施肥:“現在,年輕人都辦企業或打工去了,我一個人種了39畝地。這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的基本要求,新機具新技術推廣是實現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措施。目前,我縣農機總動力已達到210多萬馬力,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79.6%以上。”該縣農機服務中心主任菅蘭勇說。近年來,寧津縣一直把農業新技術和農機具推廣作為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的關鍵工作來抓,根據農業和農民的實際需要,充分發揮政策杠桿和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激發農民購買農機的積極性。每年,該縣都選調20多個農業機械生產廠家,調集100多臺新型農業機械,分別在春耕、 “三夏”和“三秋”季節召開現場會和演示會,讓一臺臺大型拖拉機、新型玉米收獲機、秸稈還田機、小麥免耕播種機、旋耕機等新型機械真正成為農民群眾的好幫手。同時,該縣充分利用國家對農機購置補貼的優惠政策,經常派出農機宣傳隊,到田間地頭現場演示、現場咨詢、現場登記、現場辦公。去年以來,該縣農民訂購國家補貼農機具達500多臺套,總金額達到1680多萬元,直接補貼給農戶的資金達504萬元。目前,該縣已擁有大中型拖拉機12000多臺、小麥聯合收割機1060臺、玉米聯合收獲機械193臺、農用運輸機械52000臺、各類小麥玉米精播機8840臺、棉花播種機4100臺、拔棉柴機3500臺。該縣農機服務中心還及時派出農機工程技術人員,深入到該縣各農機制造企業,免費提供各項技術服務,及時辦理各種農機生產經營許可證。全縣120家農機生產企業每年生產的各式農機具高達30多萬臺套,不僅滿足了本縣農民的需求,而且遠銷河南、河北、山西、陜西等10多個省市區。
新型農機具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使該縣10余萬勞力解放出來,促進了民營經濟的發展。目前,該縣民營企業總量已達到924處,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73家,年工業銷售收入達到160多億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