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已步入農業機械化發展加速期
7月9日從省農機局傳來好消息:參照經濟發展中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基本判斷,我省水稻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即將進入農機化中級發展階段的初期,全省已步入農機化發展的加速期。
一組數據印證了這一判斷:去年,全省水稻機耕、機收水平分別達到65%、50%,水稻機插面積達到65萬畝,分別比上年增長3個百分點、10個百分點和35萬畝,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39%。機耕、機收基本得到普及,今年,全省早稻機耕水平達到68%,早稻機插率首度突破2%,預計機收水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分別達60%、43%。
在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進程中,我省把發展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作為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首要任務,全面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將購機補貼政策向糧食主產區、血吸蟲疫區、貧困地區傾斜,以主要糧食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為補貼重點,進一步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加快水稻生產機械化發展步伐。在購機補貼政策的引導下,農民購機積極性持續高漲,農機裝備結構不斷優化,水稻生產機械總量大幅增長。去年,全省農機總動力達2506.3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7.27%。至今年6月中旬,全省農民購置農機具5.257萬臺(套),同比增長兩倍多。
全省農機部門把水稻插秧機械化,作為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關鍵環節,成立了省級機械化育插秧專家組和講師團,建立了12個國家級機械化水稻育插秧示范縣、7個省級機械化水稻育插秧示范縣,研制出了晚稻機插育秧專用肥物化成果產品,形成了具有江西特色的雙季稻雜交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規范。同時,建設了10個水稻機插育秧中心,新增機插水稻面積100萬畝,新增水稻插秧機1000臺,機械插秧已成為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的新途徑。據了解,近年來,我省機插水稻比常規種植水稻育秧節省秧田85%至90%,機插水稻比常規種植水稻產量平均畝增40公斤左右,機插水稻使全省農民年增收達3640萬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