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時代"邁向"電氣時代" 自主品牌數字化存機遇
與合資品牌相比,自主品牌最大的優勢在于價格,而最大的劣勢在于產品力的競爭。在外資及合資企業逐漸熟悉中國市場,并掌握了產品的成本優勢之后,自主品牌惟一優勢也在失去。
如何讓自主品牌轎車更富吸引力實際上正拷問著每個自主汽車制造商。北京車展上出現了這樣一個趨勢,就是眾多的自主品牌企業將推廣點集中在汽車產品的數字開發上,希望通過充滿科技感的表達方式來改變消費者對自主品牌舊有概念。
吉利展臺上的銀色基調、奇瑞的5娃派生車型,以及對設計的強調,事實上都是一種趨勢。在產品端方面,上汽榮威550則通過完全的數字化概念來告訴觀展者,自主品牌產品也能獲得與寶馬5 i-drive同樣的數字化服務功能。
從世界汽車產品發展趨勢來看,汽車已不再是一架鋼鐵機器,而越來越像是一件有生命的產品,汽車已不再是一個空間狹小的交通工具,開始成為一個充滿趣味的生活場所。
但這樣的需求在自主品牌產品中卻極少能夠發現。從產品研發的角度來看,增加配置而非增加技術成為自主車型的主要訴求,道理很簡單:成熟的配置完全可以在全球范圍內以最低的價格獲得,這意味著成本的降低,意味著產品價格競爭力的保持。而以數字化為代表的技術研發則意味著更多的資本投入,這幾乎讓每個自主品牌都不愿意在這方面冒風險。
不論是榮威550,還是其他自主品牌在數字化產品方面的嘗試,都無異于一次商品冒險行為。最好的例子同樣發生在寶馬:當5系裝上了i-drive系統后,北美消費者出現了抵制行為,他們認為被過多科技感包裹的寶馬失去了曾經作為終極駕駛機器的品牌內涵。
事實上卻是,曾經失去的客戶開始逐漸適應了數字化的寶馬,因為汽車業在經歷了100多年的技術革新后,在機械性能上可取得的突破已越來越少,真正能夠給汽車帶來革命性變化的將會是電子技術。所以未來汽車的面貌會越來越傾向于以信息化、電氣化為主導的電子化平臺。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汽車已經開始經歷從“機械時代”向“電氣時代”的過渡。新的數字技術將直接塑造一個汽車品牌的靈魂,而不只是為一輛產品增加更多的炫目裝備。自主品牌的dna現在尚不清晰,根本原因在于機械技術的發展與成果已被外資瓜分,而自主品牌除了在產品機械性能方面的努力外,更應該加強在產品數字化技術方面的努力,榮威550的出現,只不過是這樣趨勢的開始,要想贏得全球汽車競爭的長跑,自主品牌企業恐怕要在產品數字化方面打出一點“提前量.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