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安積極推廣農業機械化插秧
谷雨時節,水分豐沛,這是農作物生長的最佳時期,融安縣的農業部門在這個農忙時刻,在指導農民做好春耕工作的同時也積極向他們推廣使用機械進行各項農業生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4月21日,該縣農機局在融安縣紅衛村附近的一處稻田里,舉辦如何使用農機進行水稻插秧操作的演示會,吸引了該縣各鄉鎮對農機感興趣的農民和附近一些農機機手、村民等數十余人來到現場觀摩學習。在演示會上,兩臺示范插秧機分由兩人操作,從田間兩端進行示范插秧作業,“嘟――嘟――嘟”2位農民各駕著一臺小巧玲瓏的水稻插秧機,轉眼間,把秧苗整齊地插在水田里,而在不遠仍在使用傳統方法插秧、拋秧的農民,不時抬頭望過來,滿臉羨慕的表情。一位特地從融安浮石鎮藍洞屯長龍村趕來參加這次農機插秧演示會的老農 沈惠平 對筆者說:‘現在自己家里有兩畝田,都還是靠人工的方式來進行插秧,一個人一天最多才插得5分田這樣,而且請人又貴,一般都是60元一天,今天看到這個機插秧,一下子就把這么大的一畝田給插完了,插得又整齊,我回去后就準備去買一臺了。’在演示現場,融安縣農機局局長鐘翰民指著一臺插秧機,向筆者介紹說,像這種插秧機,它最大優點就是省時,省事,省人工,而且操作方便,比手扶拖拉機還容易學,;通過控制,機插出來的秧苗,是整齊劃一的,這使得苗株之間的通風、采光達到了最佳值,據實踐經驗,這種機插出來的秧苗平均畝產要比用人工方式插出來的要高出80~120斤,而勞動量卻減少60%以上。現在因為國家有購買農機補貼政策,像一臺售價在2萬塊的水稻插秧機,農民只需要拿出4000塊就可以買到了,其余部分由國家和地方的農業補貼來支付,以消除農民在生產上進行機械化過渡時的顧慮,從而加快推進我縣農業機械化的建設。
據悉,農機應用推廣做為融安縣今年的農業投資重點項目,該縣制定了以建設潭頭,小洲、紅衛、大巷、泗頂等五個地區共800畝的農機應用示范試點計劃,全年預計將對融安縣2300畝的耕種田地進行重點農機推廣工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