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水平快速提升達56%
簡要內容:“今年,益陽市已爭取上級農機補貼資金2300多萬元,完全可以實現‘應補盡補’。4月4日,沅江市泗湖山鎮東紅村8組村民陳小開來到沅江市農機局,報告他的購買計劃,并申請購機補貼5000元。
人民網·天津視窗4月21日電:“今年,益陽市已爭取上級農機補貼資金2300多萬元,完全可以實現‘應補盡補’。”4月16日,市農機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實施農機補貼政策4年來,我市爭取到的補貼資金額度已增長了20倍。購機補貼項目的實施,帶動我市農民投入1.2億元購買農機,促使我市農業機械化水平快速提升達56%。
4月4日,沅江市泗湖山鎮東紅村8組村民陳小開來到沅江市農機局,報告他的購買計劃,并申請購機補貼5000元。在農機補貼政策激勵下,像陳小開一樣踴躍購買農機的農民越來越多。自4月初正式開始購機補貼申請登記以來,僅沅江市就有200多農民進行了登記。市農機局副局長黃邁元告訴記者,從2004年到去年底,國家在我市投入農機補貼資金1828.6萬元,帶動益陽農民購買各類農機具42萬臺套。如今,我市農機總動力已達3200多萬千瓦。
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有力地促進了農民節支增收,據統計,目前,我市農業機械化對農業增收的貢獻率上升至27.5%。
赫山區龍光橋鎮腰鋪子村村民冷衛國近幾年已獲得2萬余元補貼資金,加上自投的12萬多元,購置大型收割機、耕田機、水泵等多種農機具,為鄰近鄉親服務,一年收入近10萬元。對于種田農民來說,實施補貼政策拉動農業機械發展后,農業生產成本大大降低。據調查,雇人手工收割一畝水稻,需開支120元左右;而租用收割機收割只需50元左右,每畝田可節約成本70元左右。而且,在外打工的農民再也不用趕回家搞“雙搶”了,既可節約路費,又不耽誤在外務工賺錢。就全市而言,如果330萬畝水稻全用人工收割,至少需要660萬個勞動工日;而用收割機收割只需16.5萬個勞動工日。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