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機械制造業稱冠全球的秘密
“德國制造”的競爭優勢在于非價格因素。德國的機械制造業不斷從其在全球特種機械、服務、系統解決方案中的技術領先地位獲益,并進一步促使企業利用其優勢參與國際競爭。
“德國制造”的競爭優勢在于非價格因素,包括質量、技術、解決問題的專有技術、產品性能可靠性、供貨可靠性及售后服務等。
德國制造為何不倒
曾經有人認為,全球化會讓德國這樣傳統經濟的高工資國家再也過不上舒服日子。因為未來是屬于高科技和服務行業,而不是老式的制造業。
但是德國顛覆了常人的看法。它為其他發達國家提供了一種發展模式。德國公司在全球化浪潮里巧妙地利用優勢發展自己。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回歸傳統經濟模式。
世界工廠的制造者
和流行的看法不同,自從新千年來臨之后,并非信息產業或者中國制造在推動世界經濟增長。在20世紀90年代it浪潮中受益的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因為軟件價格的下降而喪失了發展的勁頭。同樣,占世界貿易1/5的服務業近年來的發展也處于停滯狀態。而新興經濟體購買機械設備的數量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增長,比如中國和俄羅斯都在中東建立工廠,大規模地升級改造交通設施和改善基礎設施。
1995年以來,面向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占德國出口增長的1/3。德國的經濟分析家赫爾曼·西蒙說:“中國或許是世界工廠,但是德國公司是世界工廠的制造者?!?/p>
德國的經濟奇跡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外界看來會損害德國經濟的國家??那些擁有廉價勞動力的新興國家。它們沒有削弱德國的經濟,反而給德國經濟增長增添了動力。
因為它們的新興中產階級購買了大量德國汽車,而且其工廠購買了大量德國高科技重型機械。這些是德國的傳統優勢產業,和其他西方國家相比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在世界大國里,只有中國和德國自2000年之后出口份額有較大增長。出口一直是拉動德國機械行業增長的唯一動力,出口份額占行業總產值的70%。在2003年,德國??而不是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機械出口國。2006年,德國公司向國外出口了價值1.1萬億美元的產品,同年美國出口商品總價值為1.04萬億美元,中國為9690億美元。
重要地位和獨特結構
能把普通的金屬敲打成震驚世界的科技奇跡是德國公司成為全球化首要受益者的主要原因。
機械制造業是德國最大、最重要的工業部門之一,可與之相比的只有汽車制造和化工業等。但是,后者均為大公司占主導地位,而機械制造業的主力則是平均擁有150名員工、年均營業額2600萬歐元的中小型企業。2006年,該行業實現銷售額1670億歐元,略低于汽車制造業。但是,其6000家企業聘用員工的總數達87.3萬,就公司數量和就業人數(均不包括供應商)而言,要遠高于汽車制造業。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