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新開工項目直接拉動的成長故事
工程機械行業與宏觀景氣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相關度較大,尤其是與新開工項目增速直接正相關,新開工項目的增長直接拉動工程機械需求的增長。歷史數據顯示行業波動要遠遠大于新開工項目增速的波動,由于我國新開工項目增速本身就具有周期性,因此工程機械行業具有強周期特性。
進入2006年以后,由于鐵路大開發、奧運場館建設等一批國家重點工程拉動了我國建設裝備的升級,如挖掘機、旋挖轉機、工程起重機等機械的高增長,使得行業增長相對于新開工項目增長的敏感度明顯降低,但行業跟隨固定資產投資和新開工項目增長波動的大趨勢依然明顯。從最近一次2005年一季度的波谷來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2004年一季度的51.02%降低到24%,新開工項目增速則從67.4%降低到1.5%,而整個工程機械行業就陷入全面負增長狀態,行業銷售收入增速迅速從60.41%下降到-10.86%。本次新開工項目增速從2006年一季度的42%下降到了2007年一季度的-13.9%,而行業銷售收入卻持續加速增長,其與新開工項目增速的高度正相關關系受到挑戰。
分行業看,鏟土運輸機械銷量增長與新開工項目增速的正相關關系最為明顯,但敏感度明顯下降。2007年二季度以來,新開工項目增速開始迅速回彈,而鏟土運輸機械銷量增長卻回彈乏力。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值得我們深思:
高速鐵路等一批國家重點工程的開工招標,拉動了整個建筑裝備的升級,如打樁機向旋挖轉機升級,裝載機向挖掘機升級等。建筑裝備升級擾動了行業的周期性波動。
行業出口增速非常迅猛,2007年1--10月,出口額62.29億美元,同比增長60.77%。出口的迅猛增長,部分熨平了行業的周期波動。
投資與進出口一直是我國經濟騰飛的兩翼,預計在整個“十一五”期間,投資仍將是拉動我國經濟高增長的主要動力。龐大的投資規模將拉動工程機械需求持續增長。
2006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高達93472億元,今年上半年高達46078億元,投資強度(每億元gdp的投資額)高達0.43億元,預計全年投資規模將突破12萬億元,高投資支撐高增長仍將是我國經濟今后一段時間的發展主旋律。
一、基礎設施建設遠未達到經濟發展需求。持續增長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支撐我國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居高不下;..能源緊張帶來的電力、煤炭、油田等投資高速增長;..節能減排綠色經濟拉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投資大幅上升;..交通運輸瓶頸,刺激鐵路、公路、港口碼頭、機場等建設居高不下;..奧運會、世博會、3g等設施建設迫在眉睫。
二、城市化建設加快將拉動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2006年,我國城鎮人口比例為43.9%,距離60%城鎮人口比例的現代化國家還差距甚遠;三、新農村建設拓展出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巨大潛力;四、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巨大的增長潛力,更刺激了企業擴產投資的積極性,使得我國的固定資產投資沿產業鏈向縱深發展。
另外,依托我國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優勢,工程機械行業的出口增長勢頭迅猛,但由于目前基數較低,其對行業需求的拉動效應還不十分顯著。而由于鐵路大開發等一批國家重點工程的開工招標,拉動了我國建筑裝備升級,所帶來的行業新增需求不容忽視。
2006年到2010年,全球建筑市場總量年均增長6%~9%左右,為工程機械市場開辟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國正處于重工業化發展階段,這種由龐大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拉動的經濟高增長模式還將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內需持續增長、建筑機械升級,以及出口的大幅增長,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在“十一五”期間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行業步入平穩發展時期。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進一步增強和對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增大,以及國內企業素質的不斷提升,中國工程機械產品的境外市場需求將迅速增長,為我國培育世界級企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已成為國際競爭的巨大舞臺,在經歷了國際競爭的考驗和洗禮后,中國工程機械不但依托強勁的內需,拓寬了生存空間,壯大了實力,行業優勢企業已逐步走出國門,直擊海外市場。行業競爭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隨著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更深層次的介入,企業市場競爭的重點正由價格競爭轉向品牌、質量、服務等非價格競爭;行業重組步伐將加速,大浪淘沙,綜合競爭能力弱的競技者將被淘汰出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