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于人 工程機械配套件國產化勢在必行
當前,我國工程機械產業正處在高位運行階段,工程機械企業顯示出了欣欣向榮的局面,然而,配套件猶如一條套住企業脖子的繩索,讓其寢食難安。記者近日走訪了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工程機械配套件分會秘書長馬傳偉,請他談談我國工程機械配套件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分析一下發展前景。
配套件制約
當前,我國工程機械尤其是小型工程機械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小挖的市場非常明確,預計到“十一五”末,小挖的市場需求可能達到5萬臺。除此之外,升縮臂叉車、滑移轉向裝載機、“兩頭忙”等小型工程機械市場也都在培育過程中,將有較大發展。但迄今為止,小型工程機械所需要的泵、閥、液壓件等配套件基本上全部依賴進口。而國外的配套件企業,第一要滿足其國內企業的需要,第二要滿足在華外資企業的需要,第三才考慮到我國本土企業的需要。這一局面對我國工程機械生產企業的制約作用將越來越明顯。今年我國工程機械企業中,有向國外配套件企業交完錢長達一年半,仍無法拿貨的,如合肥振宇;有什么都裝好了,就等一個閥,但是日方企業遲遲供應不上的,如玉柴機械;去年的徐挖機械,年初向日本企業定貨,結果到了年底還是沒給貨,導致挖掘機零產出。不僅供貨期不能保證,同時,從國外采購的全套液壓系統價格一般沒有商量的余地;加上售前、售后服務不到位等因素,極大制約了國內工程機械企業的發展。
選擇突破口
鑒于我國工程機械的整體發展水平和目前的具體情況,馬傳偉建議應以小挖和其他小型工程機械配套件為突破口,來促成我國工程機械配套件行業的整體發展。
在剛剛結束的2007年寧波中國工程機械配套件行業年會上,馬傳偉和配套件分會的相關負責人建議廠商將注意力從僅僅關注小挖配套件引導到兼顧其他小型工程機械配套件上來,以小挖配套件為突破口,帶動其他小型工程機械配套件的全面發展。
要實現包括小挖在內的小型工程機械配套件的全面發展,實現其靜壓傳動是一個重要環節。目前,小型工程機械中諸如小型輪式裝載機、挖掘裝載機(兩頭忙)、滑移轉向裝載機、伸縮臂叉裝車以及小噸位叉車等靜壓傳動的機種配套所需的液壓件大部分依靠進口。國際上,先進國家3.0噸位以下的裝載機大多實現了靜壓傳動,而我國年產十幾萬臺的裝載機幾乎全部是液力傳動。目前國內惟一能生產靜壓傳動配套件的只有山東隆泰,這家民營企業能生產3.0噸以下的靜壓傳動裝載機,但也僅僅是開始生產,還不成熟,生產的也還是整機。
除了關鍵技術這一制約因素,馬傳偉認為,中國工程機械配套件跟國外產品差距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在于其可靠性上。小批量生產十件、八件是可靠的,數量一多就不可靠了。產品的可靠性跟管理、工藝裝備、工藝路線都有關系??偟膩碚f,目前影響中國配套件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有原材料,特別是鋼材的質量有問題。國內工程機械企業一般規模都不算大,向鋼廠要求特殊進貨,別人不予理睬。技術和裝備跟國外也有差距,國外有柔性生產線,每道程序都有嚴格控制。熱處理上也存在問題。這樣生產出來的配套件可靠性就不好,這導致了主機質量無法提高。如國外企業生產的工程機械產品一般是1000小時首次故障,我們的產品就只有400、500個小時??煽啃詥栴}不解決,即使賣得再便宜,用戶也不會買賬。
此外,產品的外觀質量等問題也應引起充分重視。
協作與聯合
馬傳偉指出,發展國產工程機械配套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從現在起步,有規劃有步驟地進行,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要計劃用兩個3~5年時間達到可以為主機進行配套(即第一個3~5年突破機重在10t以下、壓力在30mpa以內的液壓件;再用一個3~5年突破機重在10t以上、壓力大于30mpa的液壓件);爭取用20年時間整合出一個像樣的液壓件產業集團,再整合出一個傳動件產業集團,完成國外用100年時間走完的配套件市場整合之路;在充分發展中、低端市場的基礎上,再過若干年,中國配套件企業同樣要占領高端市場。
要達到這些目標,馬傳偉認為,治標的辦法就是推動國內配套件生產廠家加快自主研發。配套件分會將充分利用小挖會議和配套件年會的契機,深入到企業,把我國的液壓件企業中凡是能為小挖配套的都組織起來,形成一個隊伍?,F在,包括寧波地區、江蘇徐州、貴州的兩個軍工企業等在內的配套件企業都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了,小挖配套件隊伍初步形成。寧波賽克思,現今定位在以向小挖提供變量泵和馬達部件為核心的民營企業,他們研發和制造出的用于小挖配套的產品有一部分已經在主機企業試用。大港意寧,近年來在液壓馬達等產品領域獲得了快速發展,他們的行走回轉馬達已經批量為挖掘機配套,品種也逐漸增多。無錫恒立,率先突破了挖掘機用高壓油缸技術,產品現已為多家挖掘機配套,替代了進口產品。更值得慶幸的是,其為小挖提供配套的全部產品至今沒有一個出現質量問題。其他重要零部件例如回轉支承,國內最大的企業徐州羅特艾德和馬鞍山方圓的產品在主機廠有著良好的聲譽。馬鞍山方圓股份有限公司最近決定擴產兩萬套小型和兩千套大型產品工程已經破土動工,項目達產后將會扭轉產品供不應求的局面。煙臺富野、山推歐亞托的四輪一帶、浙東精密鑄造的斗齒、天成的座椅、徐州金屬結構件和揚州地區幾家司機室都具有相當水平,為主機配套已不成問題。
但同時,馬傳偉認為,配套件行業中的一些不良發展趨勢應該引起注意。如國內有些大型企業集團想把配套件企業兼并過來的做法就不可取。因為今后工程機械市場的發展要求搞專業化協作,并且配套件的技術難度也導致主機廠無法面面俱到進行生產,即使生產得了閥,也未必就能生產液壓件和泵,主機企業這樣做,沒有優勢。但主機企業可以跟配套件企業進行合作生產。如果有實力,主機企業還可以學習國外經驗,向配套件企業投資參股,研發的成果歸雙方共有,產品使用優先,但同時也要讓配套件企業參與競爭,進入市場,這樣才具有生命力。
此外,還應該充分借鑒國外配套件企業的發展經驗,支持配套件企業自己聯合起來進行專業化生產。我國配套件行業企業通常規模小,底子薄,抗風險能力差,科研力量有限,僅靠單個企業,很難在短時間內開發研制出主機企業急需的高水平產品。如果幾個產品相近的企業能夠聯合起來,充分利用資源,做大做強就有了可能。國際上zf、parker、rexroth等知名零部件制造商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由小到大逐步發展起來的,韓國的東明也是如此。但目前中國配套件企業的組織一般比較松散,政府的支持力度也有待加強。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