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常務董事:中國汽車安全技術當務之急是機械
豐田汽車的常務董事重松崇在“embedded technology 2007(嵌入綜合技術展)”展會上,發表了題為“豐田汽車在嵌入軟件開發方面的挑戰”的演講。此次的演講雖然以嵌入軟件開發為主題,但實際上卻介紹了包括嵌入軟件開發在內的豐田在汽車電子開發方面的整體情況。
中國的汽車安全技術,當務之急不是汽車電子而是機械
實現汽車電子化的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安全性能。重松崇首先闡述了全球不同地區的電子化安全技術將如何發展。重松崇表示,目前并不計劃馬上向全球所有地區投放配備了電子化安全技術的汽車。作為理由,他列舉了不同地區的交通事故狀況的差異,并重點以中國為例進行了介紹。
在交通事故件數方面,與日美歐地區日益減少或持平形成對比的是,中國的交通事故正迅速增加。重松崇認為,要減少中國的事故件數,與其投放配備了電子化安全技術的高價汽車,到不如首先普及配備較為廉價的安全技術的汽車更為重要,即:通過強化汽車的機械構造,來提高碰撞的安全性等。豐田汽車計劃在實現了機械構造的強化之后,投放配備有制動時防止輪胎鎖死的abs(anti-lock brake system)、以及防側滑裝置等電子安全技術的汽車。
關于歐美地區,重松崇列舉了今后將把汽車安裝防側滑裝置義務化的趨勢,并介紹了應對這一動向的必要性。
利用探測信息解決交通堵塞
接下來,重松崇列舉了豐田致力于汽車電子化的事例。具體內容包括:通過混合動力車提高燃效的重要性,對防側滑裝置等安全技術的開發,以及協調基礎設施與汽車間關系的路車間通信等。其中,重松崇特別提到了該公司從2007年6月推出的“premio”“allion”等車型開始付諸實用的利用汽車探測信息實現的交通堵塞疏導服務。探測信息是指將汽車當作“行駛的傳感器”,將各車輛的位置及速度數據適量地發送至信息收集中心,積累得來的信息。這些信息使用手機以及專用通信模塊發送。利用這些信息,可向汽車導航儀發送高精度的交通堵塞信息等。目前,日本全國有大約2000輛配備有這種探測信息的汽車,“已收集到了足夠的全國主要城市交通信息”(重松崇,以下發言均為重松崇)。不過,要收集日本全國的交通信息,“需要大約1萬輛汽車,因此必需進一步普及”。
另外,重松崇還提到了利用探測信息提供的服務所面臨的問題,并舉出了信息收集中心與汽車間通信所需的費用由用戶負擔這一點。利用探測信息的商務模式應該是:用戶支付通信費,作為相應的回報,可獲取高精度的交通堵塞信息等。這種商務模式“基于(用戶)的善意,方可成立”,這一因素相當重要。因此,重松崇表示“進一步推進探測信息的普及所遇到的問題是不知道這一商務模式能否被大多數用戶接受”,并認為“這項技術或許應該作為國家的政策實施”。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