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收水稻 農民開口笑
初冬時節,剛忙完秋收的農民大多聚在一起細說今年的收入。可泰來縣湯池鎮四間房村的農民卻總“跑題兒”,他們談論最多的是機械化收割水稻的事。為啥?農民付國棟的話挺實在:“過去收水稻都是人工割,費時又費力。現在有了水稻收割機,咱種的55畝水稻兩天完活了,那輕松勁兒就別提了。”
“不僅省時省力,還節約費用。”正在一旁忙著卷煙的老張給大伙兒算了一筆賬:“過去人工割水稻,1坰地500元,還有運輸費、脫谷費等,算下來1坰地咋的也得1000多元。現在有了收割機,1坰地也就800元。”
四間房村,泰來縣有名的水稻種植專業村,全村3.4萬畝耕地,大多種植水稻。近幾年,該村積極引導農民選用優質稻種,并采用先進種植技術,科學化管理,提高了單產。可人工收割水稻費時費力、成本較高的事實讓很多農民望“稻”興嘆,嚴重制約了該村產業化的快速發展。這兩年,該村先后購進用于水稻生產的鏈軌車6臺,20馬力以上的膠輪拖拉機9臺,水稻插秧機有195臺,水稻收割機103臺,手扶拖拉機280臺,四輪車400多臺。今年,該村從種到收全部采用機械化作業,收效顯著,水稻總產量達1.6萬噸,收入3300多萬元,占全村農業總收入的84%。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