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玉米收獲機械的技術已趨于成熟
玉米收獲機械化是農民多年的夢想,也是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中起步較早而又實現較慢的機械收獲作業。令人備受鼓舞的是,近年來在國家購機補貼政策的強力拉動、各地農機部門的全力推動及農機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玉米收獲機械市場持續升溫、技術不斷提升、產品日漸成熟,使玉米收獲機行業實現了快速健康發展。從總體上說,現在玉米機械化收獲已經到了從局部市場向更大市場推廣的階段。
補貼力度不斷加大
隨著玉米生產的快速發展和農業機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近年來我國玉米生產機械化特別是玉米收獲機械化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據農業部透露,到2006年底,全國玉米聯合收割機的保有量達 1.5萬臺,機收面積為125萬公頃,分別比2004年增長了168%和96%,機收水平也提高了2.3個百分點。目前全國共有2萬多臺玉米收割機,今年三秋將有近1萬臺投入跨區機收,玉米機收已成為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一個熱點。可以說,農民的迫切需要、關鍵技術的解決、社會化服務的實踐和政府部門的大力推動,為我國玉米收獲機械化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和條件。
據了解,今年農業部在不對小麥聯合收割機進行補貼的同時,進一步擴大了玉米收獲機械補貼的范圍,并加大了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的投入,在山東、河北兩省繼續將玉米收獲機械納入中央補貼范圍的基礎上,又在北京、天津、內蒙古、遼寧、吉林、河南、陜西等7省市選擇部分縣開展了玉米收獲機的補貼試點。
玉米機械專家、山東省農機推廣站站長董佑福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國家購機補貼及各地推廣力度的加大,市場需求日益增多,使企業研發及投入玉米機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強,我國玉米機行業發展前景十分喜人。
一些業內人士指出,補貼對于玉米收獲機械市場的拉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使農民的需求由潛在變為了現實,用戶對機具需求的增長大大超過了人們的預想。
產品銷售趨于火爆
今年以來,在國內小麥收割機和水稻收割機市場大幅下滑的同時,山東、河北、河南等省區及黑龍江農墾、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對玉米機需求數量卻大幅攀升,不僅使玉米機市場呈現出持續向好的走勢,產品銷售的火爆,還使一些生產企業傳出的玉米機產品供不應求的訊息,從而使玉米收獲機械成了收割機中的“當紅花旦”。
記者注意到,由于單純的小麥機已趨于飽和,所以許多農機企業為玉米收獲機良好的發展前景所吸引,已把產品研發的重點聚焦在有巨大發展前景的玉米機上,并不約而同地將其作為企業新的增長點之一。在日前召開的第四屆中國(黑龍江)國際農機博覽會上,不少農機企業競相推出了一大批自走式玉米聯合收獲機、背負式玉米聯合收獲機及互換割臺式收獲機械。從展會上顯示出的種種信息都表明,在東北市場上,自走機比背負機更好銷一些,其中的3~4行機更在市場上受到了用戶的追捧。據悉,即使是200萬元每臺的玉米機在黑龍江農墾也銷得不錯。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