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小學一二年級課改舉措解讀 作業減少機械抄寫
一、二年級教材“縮水”,內容減少,學生上學時間再度被推遲,老師布置作業要減少機械抄寫……昨天,市教委召開上海市中小學推進課程改革、加強教學工作會議,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解讀了新舉措。
語文篇目減少 數學刪減內容
“目前,小學生負擔過重,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教育外部因素,二是教育內部因素。”在昨天的會上,市教委副主任尹后慶說,教育內部因素包括一些低年級課程本身偏深、偏難,再加上某些教師層層加碼,導致小學生不堪重負。而這次課程改革的重大變化就是調整小學一、二年級課程。
一、二年級語文篇目減少35篇,由過去的215篇減至180篇;識字量減少400字;寫字量減少100字,由過去的1037個字減至937個字;2000字識字量的學習時間從2年調整為3年;數學增加課時(2008學年起,二年級每周增加1課時),刪減和后移教學內容(刪減6個內容、增設3個內容;合并簡化5個內容、后移10個內容、降低13個內容的要求);英語減少課時,小學一、二年級英語周課時從每周3課時減為2課時,各單元的學習欄目從5—6個減為3個。
新學期本市中小學上課時間再度推遲,小學與初中(寄宿制學校除外)分別實行上午8∶15以后和8∶00以后安排集體教育活動的作息制度,不得提前安排集體教育教學活動。
減少機械抄寫 重視批改作業
“一味機械的抄寫,不重視教學的有效性和反饋,這些都是小學教學中的‘低級錯誤’。”針對某些教師的做法,尹后慶嚴厲批評道。為減少這些“低級錯誤”,他指出,教師要精心設計和選擇作業,嚴格控制作業量,以精選提高實效,減輕學生負擔。
會上,尹后慶專門讀了幾封家長來信。有家長反映,在低年級教學中,某些老師從第一課開始就讓學生默寫,最多時默寫20篇課文;還有老師在放長假期間,僅語文一項,就布置每天抄寫古詩詞1首、課文2篇,小作文6篇……除部分低年級學生作業量大得驚人外,尹后慶還指出,目前一些教師布置作業后,既不批也不改,只讓學生自己對答案。
對此現象,會議要求教師需重視作業批改與學習輔導。要注重作業的反饋功能,及時批改作業,從中獲得教學信息,診斷學生的學習問題及教師的教學問題,及時向學生反饋,改善教學行為。可采用要點指導和評語激勵等作業批改方式,對學有困難或學有余力的學生給予適當的指導和激勵。學校要鼓勵教師對學有困難的學生實施作業面批,在作業面批的過程中,加強師生情感交流和個別輔導。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