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程師:機械工業發展的根本
機械工業是我國調正經濟結構的重頭戲.機械工業關系到經濟的造血能力,擴大內需能力,科技的蓄積能力和開發創新能力,也是提升生產效率最重要的手段。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依靠進口外國先進機械改善我們的輕重工業體系,竟造就了一個世界最大的機械產品市場。如:我們的先進紡織機械,大部份是進口的,技術被外國控制著,雖為紡織大國,屬于自己的技術寥寥無幾。這都怪自己設計不出引領世界潮流的紡織機械。而每年幾十億美元的紡機定單,足以讓一門產業有用武之地,讓幾十萬人得到工作崗位。進而拉動上百億計的內需。再如:造船業,本是一個科技含量極高,牽涉面極廣的‘體系’,可以帶動百業振興,只要盡力做到國產化,足以搞活幾千家相關企業,那將拉動gdp上千個億!有關船用的一切工業品生產,都是值得我們的企業家專注,關心,努力開發的。最近媒體報道我國數控機床制造取得進展,這是對廣大機械工程師的一個鼓舞。這是因為,誰能掌握機床制造的尖端技術,就為制造最先進的各種通用,專業機械創造了先決條件。機械工業是各種科技人才的蓄水池,生產人員多須具備各種技能,機械工業越壯大,科技人才的效率越高,拉動全社會的生產力發展越顯著。一個欣欣向榮充滿生機的機械工業體系的存在,可吸納大量高素質生產人員,是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應鼓勵國營和私人企業積極投資參與。蛋而且,教育部門只有培養更多具有創造性的機械工程師,才能把自然科學家的理論發明盡可能的轉化為真正的生產力。機械工程師的實干,能實現經濟發展的藍圖,這與某些喜歡網上空談卻不知所云的亂彈者有本質區別。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