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大力推廣十一項農業機械化技術
近日,農業部決定“十一五”期間,大力推廣十一項農業機械化重點技術。
一、水稻機械化生產技術
針對不同自然環境和生產條件下的水稻種植制度,推廣水田耕整機械化技術,水稻規范化育秧及機插秧技術,水稻聯合收割機械化技術、產地烘干與加工機械化技術。
二、保護性耕作技術
在北方旱作地區,大力推廣以農作物秸稈殘茬覆蓋、免耕播種、深松、雜草及病蟲害控制技術為主的保護性耕作技術及配套機具裝備。積極探索適宜于不同地區的技術路線及主推機具產品,創新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保護性耕作發展的長效機制。
三、玉米機械化生產技術
結合玉米主產區不同品種、種植制度、自然環境和生產條件,推廣玉米免耕深施肥精量播種機械化技術、玉米機械化收獲技術與設備。在大力推廣懸掛式玉米收獲機的同時,搞好自走式玉米收獲機的試驗、示范推廣工作,積極推進玉米機收跨區作業,不斷完善我國玉米生產從播種到收獲各環節配套技術及裝備的集成應用,逐步實現玉米機械化生產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四、薯類生產機械化技術
針對薯類作物生產條件及特點,重點推廣適宜的薯類種植、收獲機械化技術與配套作業機械。
五、油菜、花生、茶葉等經濟作物機械化生產技術
在相應作物主產區,因地制宜推廣應用油菜機械化育苗移栽、直播與收獲技術、花生機械化播種與挖掘技術、茶葉機械化采摘和初加工技術、大豆機械化播種與收獲技術、甘蔗機械化中耕培土與收割技術、柑橘和蘋果機械化采摘、商品化產后處理與深加工等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
六、草原建設與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
針對部分草原生態惡化的狀況,重點推廣少免耕補播、飛播和深松、切根、打孔及牧草收獲、打捆、塊粒狀加工、青貯和草籽加工技術及機具設備;結合牧區自然和生產條件,示范推廣輪牧圍欄自動化控制技術與配套機具設備。
七、機械化旱作節水技術
以提高灌溉水和自然降水利用率為目標,在具有一定灌溉條件的平原區,重點推廣微噴、滲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在水源缺乏的旱作區及丘陵區,重點推廣深松覆蓋、水平溝播、旋耕播種復式作業等機械化旱作技術及適用機具;在適宜地區推廣應用行走式灌溉播種技術和坐水種技術。
八、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加工技術
根據秸稈飼用、氣化、發電等市場需求,推廣秸稈機械化收獲、青貯、揉絲、撿拾打捆、飼草顆粒及塊狀加工等新技術及配套機械設備。
九、畜禽養殖及廢棄物處理技術
根據畜禽集約化養殖和環境保護的需要,重點推廣飼草加工貯藏、熟化飼料膨化、制粒技術與設備;集約化養殖技術、廢棄物多元復合有機肥生產技術;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技術與裝備。
十、高效植保機械化技術
以提高農藥利用率、減少農藥殘留對農產品及環境的污染為目標,重點推廣對靶噴施、彌霧施藥、無滴漏噴桿噴霧施藥等新技術與配套機具裝備。在有條件的地區和優勢農產品產區,重點推廣精密噴灑、霧滴防漂移及智能化施藥技術與裝備。
十一、農機節能技術
大力推廣科學管理技術,提高農業機械的使用效率;宣傳和培訓農業機械科學使用技術和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知識,增加農機手科學的維護保養技術和知識,使廣大農機手掌握節能技術,樹立節能環保意識;積極推進科學的技術鑒定和檢測技術,保持農業機械良好的技術狀態;制定農業機械能耗標準,積極開發普及精量作業、變量作業和多功能作業農業機械產品和技術,減少作業中的能源消耗.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