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機械化收割實現“零突破”
昨日,2臺多用途聯合收割機約15分鐘就將新洲汪集街陶咀村2畝油菜地收割干凈。市農機辦介紹,農藝對接農機,我市油菜機械收割實現“零突破”。
專家現場測算,機械收割油菜工效提高10倍,每畝省3個工。村民看得仔細:收得
快,留茬少,菜籽落地較少。村干部表示,村民盼了幾十年機械收割油菜,今年未收割油菜所剩不多,明年全村100多畝油菜將全部機收,騰出人力養殖俏銷的小龍蝦。
種植油菜成本低,經濟效益高,有利于改良土壤。目前,我市油菜種植面積約165萬畝,因機械化收割是空白,人工收割勞動強度大,油菜面積一直難擴大。
機械化收割難,難在對農藝技術配套要求高:要合理安排種植面積,錯開播種期,以利于分期收獲;油菜種植寬度應與機械割面寬度一致;油菜種植時間和品種應合理安排,注重水肥的管理;同一塊田力求成熟度一致。
今年,市農機化管理辦公室把油菜收割機械化列為攻關目標,研究油菜機收的作業流程、最佳收割時間、農藝要求和收割機操作技術等等,對接農機與農藝,制定出《油菜機械化收割的技術要領》,對農民實行標準化種植、收割培訓。
陶咀村是我市油菜機械化收割“試驗田”,昨日試車,由市農機辦技術培訓處和市農校、市農機鑒定站共同組織。
市農機辦專家涂同明介紹,在全市推廣油菜機收,能促進遠城區擴大油菜種植面積。據了解,我市計劃明年推廣油菜機收面積1萬畝,3-5年內,力爭全面實現油菜收割機械化。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