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化標準化科學化機械化生態化 22團建現代農業
兵團新聞網和靜5月8日電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二十二團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科學化、機械化、生態化“五化”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基地建設已取得明顯的效果。
近年來,該團大力調整經濟作物結構面積,積極推進現代化農業步伐,應用農業高科技技術,發展生態農業,按照“五化”標準推進現代農業進程。走好調整的“子”,才能下活發展的“棋”。雖然團場是一個以農業為基礎的團場,在產業結構調整上,按照“調整布局、整合資源、突出重點、協調發展”的要求,打優勢牌、唱地方戲、走特色路。圍繞農業資源的優勢,積極發展二產業,實現“一園兩區”:團場東部工業園區和西部工業園區。圍繞農產品的深加工和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西紅柿、辣椒“紅色”基地產業;以牛、羊、兔為主的食草動物特色基地;以生豬、草雞、鵝、蔬菜等具有傳統特色的三大農產品特色基地。形成以小麥、甜菜、番茄、辣椒的“綠色”農產品市場基地,使一、二、三產業產值結構為38.5:39.5:22。
實施標準化農業措施。實施了“十大農業標準工程”:大力實施“種子工程”;重點推廣“節水工程”;積極推行保護地栽培技術;鼓勵職工實施“三貯一化技術工程”;大力推廣農機具裝備“升級工程”;廣泛推行農作物“一年兩熟、作物復種、套種栽培模式工程”;培育“工廠育苗化工程”;推廣“測土施肥工程”;普及大田“育苗栽培工程”;做好“生物防治工程”。
在引進農業科學技術上,引進國外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軟管灌、袖筒灌、常壓灌、加壓灌、深埋滴灌、移動式加壓滴灌”等一系列現代化節水灌溉新技術,實現畝節水40立方。采用亨式深松技術,亨式寬壟深松等新技術,番茄、辣椒寬膜平植技術和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為科學施肥、增產增收、減輕職工負擔創造了良好條件。今年,種植番茄、辣椒種植面積將突破7萬畝,育苗移栽面積達4萬余畝,已占到總面積的57%,為保證育苗的供給,現全團已有666畝,251個工廠化育苗大棚,今年首次試驗成功機械化育苗移栽,結束了人工育苗移栽的歷史,被國家評為“十五”科技進步先進團場。
去年,“育苗移栽種植番茄1.4萬畝,平均單產7.4683噸,比常規種植的6.648噸,畝提高單產0.82噸,畝增效205元;辣椒2509畝,平均單產520公斤,比常規種植的340公斤,畝提高單產180公斤,畝增效1260元”。
人口多了,土地廣了,農業基礎有了,工業產業鏈已基本形成,如何讓農業經濟、新型工業、生態環境、人居文化等各方面協調發展,成了22團黨委的一個新課題。
發揮團場在生態資源、林木資源、草場資源、勞動力資源四大優勢,把潛在的資源優勢變成現實的經濟優勢。五年來,團場爭取國家、兵師的各種項目支持,完成柏油路面建設67公里,實現柏油路連連通;完成農電網改造線路總長432公里,新建3500伏變電所2座;招商引資700萬元,新建了7200平方米的農貿市場;引資650萬元,新建住宅樓3400平方米;利用國家“西新工程”項目支持,實現了有線電視戶戶通的目標。修建防滲渠107公里,改土培肥及工程性平地12.5萬畝,疏通清挖排堿渠140公里,優良品種推廣種植率達100%,林木植被覆蓋率達27.4%,農業機械化程度達92.3%。
同時,按照兵團綠色小康連隊的標準要求,選擇切合實際的綠化美化模式,在各建設連隊的連部周邊、道路、公共場所、職工庭院進行全面綠化、美化,使各連隊居住區綠化覆蓋率達到25%以上。今年,為連隊連部居住區綠化面積375畝。新增道路林60畝,公共綠地34.5畝,庭院綠地193.5。團投入苗木費用、苗木定植費用和幼林撫育費用共96.8萬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